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头昏沉头晕近1年 益气升阳除脾湿



牛某,男,43岁,2014年10月28日初诊。头昏沉、头晕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明显,入睡尚可,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而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食欲可,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处胀痛,腰部不适,眼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绪低落,思虑多,左胁痛,少腹肠鸣,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长,面色略白少华,舌紫暗,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中气不足,肝郁脾虚。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药用: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10克,炒芥穗12克,炒蒺藜12克,天麻12 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茯苓20克,泽泻12克,炒三仙(各)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桂白芍12克,炒薏苡仁30克,夜交藤15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生姜1片、大枣2枚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茶饮方:太子参12克,绿萼梅10克,小麦2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佛手4克,甘草1.5克。7剂代茶饮,2日1剂。


二诊:患者述服药后头晕、脑鸣以中午11~12时尤甚,头重如裹,以头顶前额为主,四肢不适,腰部发木,黄昏始则头胀,目睛有泪但仍干涩,入寐难,困倦稍微能寐,早醒,晨起腹痛肠鸣,晚餐后腹隐痛,周身乏力,左小指麻木,右肩疼痛,牙龈肿痛,午后足心热,纳可,大便2日1次,初成形后溏软,望其神情焦虑,目光乏神,舌暗红,体胖大,苔薄白水滑,脉虚弦滑。


辨证:中气不足,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


治法:益气升阳,健脾燥湿,温化痰饮,升清降浊


方药:益气聪明汤合四苓散加减。西洋参(先煎)10克,五爪龙30克,蔓荆子12克,升麻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僵蚕12克,炒蒺藜12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黄连8克,厚朴12克,茯苓20克,草豆蔻(后下)8克,醋元胡10克,补骨脂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片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服药后晨起头晕、脑鸣减轻,头顶前额头重如裹亦减,诸症皆有好转,望其目光已有神,舌暗红,体略胖大,舌苔薄白,脉虚弦滑。效不更方,守方再进14剂,后随访诸症痊愈。


按:本证乃中气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痰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且兼证较多,治疗颇为棘手,路志正疾病先期施以益气养血,疏肝健脾之品治疗乏效;二诊时,据其脉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辨治思路,认为中气不足、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其主要病机、遂以益气升阳,健脾燥湿,温化痰饮,升清降浊为法治疗、仿益气聪明汤合四苓散意加减、俾中气充足,气血旺盛,脾气健运,痰饮得化,清升浊降而眩晕诸证自消。


赏析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眩晕诸案,辨治圆机活法,用药灵活老道,时方与茶饮共进,扶正并祛邪同施,其治法上倡导的“王道、老道”学术思想由是可见一斑。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0737.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3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2

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治疗或有优势

●2010年全球有3560万痴呆患者,预计2050年将超过1.15亿。其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约占痴呆病例的60%~70%。中国现已成...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328

头面部疾病找“合谷穴”

《四总穴歌》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指人体面部及口部的疾病都可以找合谷穴治疗,《玉龙歌》也有“头面纵有诸般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367

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

关于细辛的作用和用量,历来一直有不同的见解。本人在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对其利窍散痰行滞的作用有一定体会。 治疗经过 陈女,60岁,2008年4月1日...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162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