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搜集整理胃脘痛三个类型案例中成药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隐痛、胀闷不适为主,伴有纳差、泛酸、嗳气、恶心和呕吐等的病症。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反复刺激有关,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类似。笔者搜集整理了胃脘痛三个不同类型案例,供参考。





一、肝胃气滞

姚女士春节期间一次聚餐后出现上腹胀痛、闷痛不适症状,伴纳差、嗳气、返酸,自服“保济丸”、“黄连素”等药未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就诊。她平素易急躁,中医师诊断为胃脘痛(肝胃气滞型),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姚女士服药7天症状缓解,15天消失。





分析

肝胃气滞是胃脘痛最常见的一个类型,症见胃脘胀痛或胀闷不适,食后明显,痛无定处,痛连双胁,嗳气返酸;或伴有纳差、恶心和呕吐;舌紫红、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主治肝气郁滞证,泛酸者可加乌贼骨、瓦楞子;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竹茹;纳差者可加白术、神曲、麦芽。





二、脾胃虚弱

陆先生4年前起每于气温降低是就会出现上腹隐痛,热饮、温食或稍用力按压后缓解,伴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和消瘦、面色苍白、手足冷。中医师诊断为胃脘痛(脾胃虚弱型),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服药两个月后,症状基本缓解。





分析

脾胃虚弱型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类型,症见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或伴纳差或食后饱胀、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神疲肢倦、手足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弱。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专治脾胃气虚症。纳差者可加鸡内金、麦芽、草豆蔻;有返酸者可加煅牡蛎、海螵蛸;呕吐清水者可加吴茱萸;面色无华者可加当归、白芍、阿胶。





三、阴虚胃热

68岁的吴大爷10年前起就反复出现上腹隐痛,痛无定时,以餐前和夜间为主,伴上腹烧灼感、口干舌燥、大便秘结。3个月前症状再发,中医师诊断为胃脘痛(阴虚胃热型),给予通瘀煎合养胃汤加减。服药1个月后症状缓解,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分析

阴虚内热型胃脘痛最最为难治的一个类型,症见胃脘长期隐痛,呈烧灼感,疼痛多无规律,但以空腹或夜间为主,进食后缓解;或伴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少、脉弦细数。治宜清热养阴和胃,通瘀煎合养胃汤主要由青皮、白芍、玉竹各12克,麦冬、石斛各10克,陈皮、丹皮、沙参、栀子各9克,左金丸3克(另服)组成,有滋阴化热、行气止痛之功效,对阴虚内热引起的胃脘痛有良效。伴黑便、舌质瘀点者,可加蒲黄炭、三七粉;伴大便干结者,可加火麻仁、瓜蒌仁。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

陈金伟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0181.html

相关推荐

我有三个经验方

我今年已79岁了,在这几十年中总结了三个经验方想告诉各位读者。唾液 四十岁以前患胃溃疡, 胃反酸非常严重,药没少吃,钱没少花就是治不好。在某刊物上登载唾液治各种...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3194

药补三告诫 药补常用四法

药补既是一种保健方法,也是一种治病手段,主要适用于出现各种虚弱症状的疾病患者和因身体虚弱而采用食补未能奏效的亚健康人群。药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症,关键在于因人...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587

健胃固肾 润肺生津 山药金糕

主料山药粉300克。  配料豆沙100克,面粉100克。  调料白糖150克。  制作将山药粉加入面粉和水揉匀,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分成16个面团。将豆沙放在盘...

养生秘方 2025-10-26 0 1609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风采录

编者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至今已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7个县。普查队员们不畏工作艰难辛苦,将工作激情和感受通过咏赞百草、歌颂伙计、...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86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