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肠鸣腹痛 痛时欲泻 泻后痛减 遣方用药

笔者曾治一60岁妇女,自述反复解黏液便2年,病程中服用过大量中西药物,但效果不明显。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白如鱼脑,以端坐、站立、行走时加重,大便日7~10次,伴有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查体腹部未见阳性体征,大便化验及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面对这位病人,我沉思良久。

从其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来讲,当属肝郁脾虚、水湿内困的痛泻,治当疏肝健脾、渗湿止泻,属痛泻要方的主治范围。

从其症见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大便色白如鱼脑,以端坐、站立、行走时加重,大便日7~10次,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来讲,属脾肾阳虚、寒湿下注的泄泻,治当温补脾肾、散寒除湿、涩肠止泻,为四神丸合胃苓汤主治。

从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而知,是内有虚寒之象,治当温阳散寒,遣方用药与上述相符。

由此,笔者决定选用痛泻要方、四神丸、胃苓汤加减。药用炒白术、炒白芍、肉豆蔻、补骨脂、赤石脂、茯苓、炒薏苡仁、白及各15克,陈皮、炒防风、苍术、藿香、佩兰、地龙、五味子各10克,炙甘草、肉桂、吴茱萸、僵蚕各6克,厚朴、三七各3克。处方10剂,日1剂,水煎服。

10天后,患者再次来诊。自述服药后诸症有所缓解,大便每日3~4次,便中黏液明显减少,但仍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遂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淡附片、高良姜各9克,焦杜仲、炙黄芪各15克,以加强温补脾肾之力,再服10剂。

20天后患者第三次来诊。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大便每日1~2次,便中黏液基本消失,舌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濡缓。遂守方不变,10剂,日1剂,水煎服。

1个月后患者第四次来诊。患者大便日1次,便中黏液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濡缓。遂以参苓白术散6克,日3次,开水冲服,以善其后。

3个月后随访,腹泻未再发作。由此可见,疏肝健脾温肾,渗湿收敛涩肠之法对顽固持久性黏液便有明显疗效。此后,笔者用同样的办法治疗了10余例顽固性黏液便的病人,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按:痛泻要方出自《丹溪心法》,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具有疏肝健脾,祛湿止泻的功效。主治肝郁脾虚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细弦。

四神丸由肉豆蔻、炒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红枣、生姜组成,具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大便不实,脘腹冷痛,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胃苓汤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白术、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生姜、红枣组成,具有燥湿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主治脾阳不足、水湿内停的面色虚浮,食纳呆滞,形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迟。三方配合,得消顽疾。

此外,临床观察发现,白及、三七对胃肠黏膜有保护、收敛作用。藿香、佩兰配防风对消除大便中的黏液有良好效果。地龙、僵蚕对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性疼痛有积极作用。这些药物在顽固性黏液便的治疗中不可或缺。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0135.html

相关推荐

喉痹,慢性咽炎 行气化痰散结治方

廖某,男,60岁,教师。门诊号:004002。咽喉部反复不适 10年,加剧1月。10年前患者始感咽部干燥不适,时有异物感如鱼刺,或如炙肉,干咳。口服螺旋霉素等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525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应用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主要 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 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该 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有促进肺炎症 吸收、解除气管痉...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512

和胃汤治疗积聚痞块。和胃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和胃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和胃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积聚痞块。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和胃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人参3钱,白术1钱半,陈...

VIP秘方 2025-10-29 0 2857

大枣汤治疗历节疼痛。大枣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大枣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大枣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历节疼痛。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大枣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大枣15枚,黄耆4两,附...

VIP秘方 2025-10-29 0 1510

治眩晕验方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中医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所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3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