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伏暑三焦同病 重点在治肺

《温热论》中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叶天士在伤寒辨治体系“首犯太阳”的思维框架中,注意到并明确提出温病“首先犯肺”,并付诸临床证治中,这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三焦同病,如为内伤杂病,治疗往往从中焦入手;如为外感温病,治疗往往从上焦着眼;如为外感伤寒,治疗往往从少阳或厥阴入手。
叶案:
范 伏暑阻其气分,烦渴,咳呕喘急,二便不爽。宜治上焦。
杏仁 石膏 炒半夏 黑栀皮 厚朴 竹茹
又 痰多咳呕,是暑郁在上。医家乱投沉降,所以无效。
石膏 杏仁 炒半夏 郁金 香豉 黑山栀
解读:
伏暑,《温病条辨》中说:“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并进一步解释说:“盖气虚不能传送暑邪外出,必待秋凉,金气相搏而后出也。金气本所以退烦暑,金欲退之,而暑无所藏,故伏暑病发也。”
伏暑阻其气分,实则暑湿热内阻,气化不利。《温病条辨》中也明言:“伏暑、暑湿、湿温,证本一源。”同是“暑兼湿热”。
烦渴,咳呕喘急,二便不爽,上、中、下三焦症状俱见。倘缓慢起病,为内伤杂病,治疗当从脾与胃、肺与大肠着眼,无非祛邪复正,恢复脾升胃降,恢复肺气宣降、腑气下行。其中,中焦脾胃的升降尤为重要。
本案为与季节明显相关的外感病,暑病。案中未言舌苔,以理相推,舌苔当腻。
外感暑病,病机为湿热内阻,气化不利,三焦受累,治疗该如何着手?叶氏从上焦入手,从治肺入手,“宜治上焦”。
三焦症见,三焦受累,而着眼于治疗上焦,有如提纲挈领,纲举而目张。
《温热论》中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叶天士在伤寒辨治体系“首犯太阳”的思维框架中,注意到并明确提出温病“首先犯肺”,并付诸临床证治中,这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吴鞠通构建外感温病学说体系,从手太阴始,可谓真正明白叶氏者。
三焦同病,如为内伤杂病,治疗往往从中焦入手;如为外感温病,治疗往往从上焦着眼;如为外感伤寒,治疗往往从少阳或厥阴入手。
本案用方,用杏仁宣降肺气,石膏清解暑热,当为主药。伍炒半夏、厚朴温化痰湿,半夏降肺胃气机,厚朴降胃肠腑气。栀子清利三焦湿热,用栀皮取其轻清走上。竹茹清化上、中焦痰热。六药合用,三焦同治而重点在于治肺。
湿热为病,疗程往往较长,不比伤寒可以一汗而解。二诊诸症俱在,从处方变更来看,去厚朴、竹茹,加郁金、香豉,似乎“二便不爽”当有好转,而见症以上、中焦为主,栀子豉汤宽胸利膈除烦热。再次强调暑郁在上,不宜乱投沉降。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9301.html

相关推荐

蒲公英、川牛膝治麦粒肿

蒲公英60克,川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每次20-30分钟,一般1-3剂可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55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49

黄耆丸治疗虚劳。黄耆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耆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黄耆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耆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

VIP秘方 2025-10-27 0 2167

治慢性咽炎 沙参黄菊花金银花

黄柏煎液雾化治慢性咽炎取黄柏30克,加水15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使用时每次取5毫升装入雾化瓶中(药液温度保持在25℃-35℃),一端接氧气,打开氧气便可雾...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427

吹喉化腐丹治疗喉痧。吹喉化腐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吹喉化腐丹的秘方制作方法,吹喉化腐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喉痧。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吹喉化腐丹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煅月石、煅中白、...

VIP秘方 2025-10-27 0 84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