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中医谈眼

眼,即眼睛,古称目、精明、命门,是“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的重要器官,也是中医临床望诊、察神的重要部位。
两目炯炯,双眸黑亮,正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象征;目光呆滞,珠转不润,则是精亏气弱神衰的表现。眼能传神,平送秋波,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深情传递;慈眉善眼,多用来描绘心地善良者的眼部形神;贼眉鼠眼,则多用来代指心怀鬼胎者的特殊眼貌。

一、眼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视觉与传神


1.主司视觉

眼具有视万物、辨形状、别颜色的重要功能。《黄帝内经》指出眼的视觉功能正常,主要有赖于肝的气血的濡养,即所谓“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清代医学著作《医宗金鉴》直言眼为视觉器官:“目者,司视之窍也”。目盲,则目视万物的功能就不能发挥。

2.传递心神

眼可传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清代养生专著《寿世传真》指出:“目乃神窍”。因此,望眼神是中医临床望诊中推测神之旺衰、有无、真假的重要内容之一。眼睛活动灵敏,精彩内含,谓之“有神”;眼无精彩,目暗睛迷,谓之“无神”;若病人原本精涸气弱神衰,而目光突然出现转亮,谓之“假神”,乃“回光返照”之危象。

二、眼睛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

眼与脏腑有着广泛的生理联系,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专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意为:五脏六腑的精华物质,均为向上濡养眼睛,而使其能精明视物。脏腑精华所聚之眼,其中,肾精(肾主骨,故为“骨之精”)充养瞳孔,肝精(肝主筋,故为“筋之精”)充养黑眼,心精(心主血,故为“血之精”)充养内外眦血络,肺精(肺主气,故为“气之精”)充养白眼,脾精(脾主肌肉,故为“肌肉之精”)充养约束(眼睑)。

1.肝开窍于目

眼的视觉功能,虽与五脏六腑之精气充养目系有关,但主要依赖肝所藏之血的濡养。

《黄帝内经》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明代眼科专著《审视瑶函》更明确地指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生发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五脏六腑精华,皆从肝胆发源,内有脉道孔窍,上通于目为光明。肝气升运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

2.心之使为目

心主行血。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眼睛发挥其视万物的作用,主要有赖于心主行血和肝主藏血的濡养。心气旺盛,则心血充足,目得血之濡养,而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均由心神所主,且可反映于眼睛,故《黄帝内经》有“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的说法。

3.脾升清养目

脾主运化,主升清。脾通过其运化、升清作用,将精微物质升运于目,使目发挥其精明视物的作用。若脾虚,不能将清阳之气升运于目,目失濡养,可致视物昏花,青盲夜盲;若眼睑失养,则可见眼睑垂闭,抬举无力。

此外,脾主统血。目中血液的运行也与脾的统摄作用密不可分。脾统摄血液功能正常,则目中血液循行正常,不致外溢。若脾气虚弱,统摄失权,可致眼部出现出血疾患。

4.肾藏精养目

眼,成之于精,亦用之于精。肾精的盛衰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同样关系到眼的形成、发育与衰退。《黄帝内经》注意到:“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人至五旬以后,渐趋耳不聪目不明,正是与肾中精气渐衰有关。

眼的病因病机

引起其病变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其中以风热外侵、疠气犯目、肝火上攻、肝血不足、脾虚气陷、肾精亏虚等为主。

1.风热外侵

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耳目,多见急性白睛红赤,痒痛兼作,羞明多泪。

若风热犯目,兼肝火内盛,内外交攻,则黑睛聚生翳障,状若聚星,伴有疼痛,畏光流泪等症。治拟疏风清热明目,可用银翘散、桑菊饮等加减。野菊花、密蒙花、青葙子、决明子等适量泡茶代饮,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疠气犯目

外感疫疠之气,侵犯头目,多起病急骤,每由一目迅速传为二目俱病,多见患眼白睛红赤,痒痛羞明,或白睛溢血成点成片,重者可侵犯黑睛,使黑睛星翳簇生。疠气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治拟清热解毒、泻火凉血,尤其注意隔离,防治传染。

3.肝火上攻

肝脉上行系目系,肝经气郁化火,气火升动,可上攻眼目。多见黑睛周围抱轮红赤,黑睛上星翳点点,疼痛羞明;或见眼珠胀痛,视力骤降,伴头痛如劈,恶心呕吐,瞳孔散大,瞳内呈绿色的“绿风内障”。严重者,可发生暴盲。凡肝火上攻而致目疾者,多伴见面红、头痛、易怒等症。治疗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4.肝肾阴虚

肝为藏血之脏而开窍于目。肝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则可出现视力减退,两目昏花,或为夜盲;若肝肾阴虚,不能上滋于目,目失所养,临床可见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重则晶体浑浊,发为云翳内障。治疗可用杞菊地黄丸等。

5.脾虚气陷

脾虚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清阳不升,水谷精气不得上荣于目。多表现为眼睑下垂,无力抬举。亦表现为视物昏花,目眩,易于疲劳,不耐久视等症。也可表现为冷泪常流。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7524.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59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3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4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6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