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病注重脾阴,运脾滋脾,效果显著。
养心健脾   《灵枢·经脉》载:“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确立了心脾之间的经脉联系,张仲景开创了“心脾相关”理论应用于临床的先河,可心脾母子并补。如大、小建中汤,运用温运心阳药物,以“建中”;《金匮要略》中记载“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提出“从脾治心”方法。
  邓铁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五脏相关学说”,其中“心脾相关”是“五脏相关学说”的一个子系,邓教授认为,在心与它脏联系中,心脾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关系最为重要。调补心气重在调脾,心脏疾病,多为本虚标实,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可升腾脾阳,益气养心。   尉中民教授认为,脾胃乃气机运转之枢纽,脾气得运,则可运化他脏之气,而脾气有赖于脾阴滋养,在运脾气同时切不可忽视脾阴。
病案:   患者,男,37 岁。2013 年3 月来诊,诉心慌,惊动不安月余,近日加重。   刻下症:心悸发作频繁,睡眠差,大便不成形。舌质红,苔薄白,体大,脉弦滑。   《伤寒论》六十七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患者脉弦滑,体大便不成形,舌体胖大,内有水湿之邪,水湿上泛,则发为心悸怔忡,若发作过于频繁,势必影响睡眠,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谨守方证。   中医诊断:心悸(心脾两虚),治则:滋补心脾,平冲降逆。

  处方:茯苓15 g、桂枝10 g、苍术10 g、白术10 g、炙甘草10 g、扁豆30 g、山药30 g、生薏苡仁30 g、煅龙骨先煎30 g、煅牡蛎先煎30 g,共7 剂,水煎服,每天1 剂,早晚2 次分服。7 日后复诊,心悸发作明显减少,睡眠渐佳,大便渐成形,脉象趋于平和。原方减苍术,加黄精10 g,增益脾之功。继服14 剂后,病愈。

  按 此证极对苓桂术甘汤病机,尉教授用原方,再结合患者大便不成形,睡眠不佳,舌质红等特点,加苍术健脾化湿,煅龙骨、牡蛎镇静安神,扁豆、山药益脾阴。心脾互为母子,心系疾病虽病位在心,补脾亦可养心,临证时宜时时顾念脾胃,还需视脏腑虚实不同,或补气血,或理阴阳,求阴平阳秘,心乃自安。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5253.html

相关推荐

黄柏膏治疗黄柏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柏膏的秘方制作方法,黄柏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柏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柏1两,绿豆1两半,甘草4两(生...

VIP秘方 2025-10-30 0 1641

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两款药膳

牡蛎鸡汤  材料牡蛎、勾藤、牛膝各6克,天麻9克,芥菜心2颗,干贝5粒,鸡胸骨1个,盐1小匙,姜丝少许。  做法把鸡胸骨洗净、烫过,牡蛎、勾藤、牛膝、天麻加五杯...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605

葛根白芷鲤鱼汤:用于过敏性鼻炎

葛根、白芷各15克,鲤鱼1条(约250克),葱、生姜、食盐、料酒各适量。把葛根、白芷洗净切片,鲤鱼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把葛根、白芷和鱼放入锅中,加入姜、葱、...

养生秘方 2025-10-30 0 1777

创伤性关节炎的中药熏洗疗法

创伤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本病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2例中,男性38例,女性 24例;年龄30~68岁;病程1~3年。临床表...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46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