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国医大师段富津 经行头痛案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为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 科创始人, 段老幼习古籍, 熟记经典, 博采众方, 古为 今用, 从医六十余载, 擅长中医辨证治疗内、 妇、 儿 科疾病及诸多疑难病证。

逍遥散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为调和肝 脾常用的著名方剂,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见两胁作 痛,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 或往来寒热, 或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 [1] 。 《医宗金鉴·删补 名医方论》 言: “盖肝性急善怒, 其气上行则顺, 下行 则郁, 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 [2] 。

经行头痛案

患者某, 女, 42岁 , 2015年5月16日就诊。 自述经前 1天、 经行前2天头目胀痛, 头痛偏左侧, 伴恶心欲吐, 平素乏力, 困倦, 手足不温, 偶胃胀痛。 舌淡, 苔白略 厚, 脉弦。 西医诊断: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中医诊断: 经行头痛, 证属肝郁气滞。 处方: 柴胡15g, 酒芍15g, 当归15g, 清半夏15g, 茯苓20g, 陈皮15g, 吴茱萸10g, 炙甘草15g, 川芎10g, 蔓荆子15g, 砂仁15g。 7剂, 每日 1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二诊(2015年5月23日) : 服上方7剂, 现正值经 前, 头痛、 恶心缓解, 余症状亦有改善, 效不更方, 上 方续服14剂, 服法同上。

随诊: 症状基本消失。

按: 该证乃肝郁血虚, 肝胃不和所致。 叶天士在 《临证指南医案》 中说: “女子以肝为先天” 。 肝喜条 达, 失于条达疏泄, 肝气郁结, 经气不利, 循经上行, 发于上则头目胀痛。 《傅青主女科》 曰: “经欲行而肝 不应, 则拂其气而痛生” 。 又足厥阴肝经 “连目系, 上 出额, 与督脉会与巅” [3] 。 木郁则土衰, 肝病易传于 脾, 脾与胃为表里关系, 脾运化失职, 胃气失和, 故见 恶心欲吐、 胃胀痛。 脾主肌肉, 脾气受损, 清阳不升, 见乏力、 困倦。 肝气不得疏泄, 阳气内郁, 不能达于 四末, 见手足不温。 苔厚为湿郁所致, 弦脉主肝病。 方 中柴胡苦辛, 入肝胆经, 条达肝气, 疏肝解郁, 为君 药。 白芍苦酸, 入肝经, 养阴血, 调肝气, 柔肝缓急, 为臣药。 二药配伍, 白芍得柴胡敛阴养血, 柔肝而止 痛, 柴胡得白芍, 疏肝解郁而不伤阴血, 既养肝之体, 又利肝之用。 因此, 柴胡、 白芍是疏肝解郁的常用对 药。 当归甘辛苦温, 养血和血, 为血中之气药, 使血足 则肝和。 “头痛不离川芎” , 川芎辛温, 入肝胆经, 活 血行气止痛。 《本草汇言》 曰: “芎?, 上行头目, 下调 经水, 中开郁结, 血中气药” , 吴茱萸入肝胃经, 能下 肝气, 降胃气, 既止头痛目胀, 更止呕吐恶逆, 同为 臣药。 佐以半夏入脾胃经, 降逆止呕。 茯苓甘淡平, 健 脾利水渗湿, 《本草衍义》云: “此物行水之功多, 益 心脾不可阙也” 。 陈皮行气止痛, 健脾和中。 炙甘草健 脾益气, 兼使药以调和诸药, 苓、 陈、 草三者合用, 实 土以御木乘。 砂仁辛温, 入脾胃经, 化湿醒脾, 行气温 中。 蔓荆子辛苦, 清利头目, 而止头痛。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回雪颖 刘玉岩 姜北 麻继超 王景 段富津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4632.html

相关推荐

中医方剂之三三制

“三三制”原指一种机构的人员组成或人员编制形式,我国历代许多时期的军队步兵序列建制即是采用“三三制”,如一团辖三...

养生秘方 2025-11-02 0 1325

尿路感染三大病因

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因有很多。首先,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尿路感染的风险增高。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机体抵...

养生秘方 2025-11-02 0 2373

咽喉肿痛治疗36种秘方

1.山豆根噙在口中,咽津自愈。  2.棘针烧灰,水服1.5克。  3.治喉口肿痛,不能进水,鼓捶草捣汁去渣,后倒入乳汁搅匀,将其灌人鼻中,立愈。  4.烧盐,枯...

秘方方剂 2025-11-02 0 2292

百科全说王晓斋 医生 讲座 视频

王晓斋介绍:厦门大学中西医专业学士,澳大利亚诺贝尔自然疗法学院副学士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新陈代谢方向研究生,现任澳大利亚医疗中心医师,自然疗法师,注册营养师,同...

养生秘方 2025-11-01 0 217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