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反复头晕,眩晕病,中医治则补气升清安神

某女,47岁,工人,反复头晕3年来诊。晕甚时多为旋转性眩晕,起身尤甚,常伴有行走不稳,视力模糊、黑蒙,神疲乏力,纳差,气短,面白,夜寐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查体:BP:100/50mmHg,神志清,颅神未查及异常,TCD示椎动脉流速低。西医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病为眩晕病,辨证为气血不足。中医治则:补气养血,升清安神。药用熟地30g,白芍20g,川芎10g,红参20g,当归10g,黄芪30g,升麻15g,柴胡15g,丹参20g。上药配清水500ml,煎取汁250ml,分两次温服。守方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头晕症状好转,舌质转淡红,面色红润,言语有力,无少气感,夜寐可。三诊时,诸症减轻,继守原方再服2周,患者消失,无特殊不适。随访半年未见特殊不适。

【组成】 熟地30g,白芍20g,川芎10g,红参20g,当归10g,黄芪30g,升麻15g,柴胡15g,丹参20g。
【功效】补气养血,升清安神。
【主治】头晕,头痛,神疲,纳差,遇劳为甚,心慌气促,倦怠肢软,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
【组方原理】中医“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沈老认为,头晕病有虚实之分,虚证多由于气血阴阳不足,清窍失养所致。病位于脑及经脉,病因为气血亏虚,病性属虚,病机为气血不足,清窍失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归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颈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脑颞叶基底部和枕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沈老认为本证型以虚则补之立法,以熟地、白芍、川芎、当归补血活血;红参、黄芪、升麻、柴胡补气升提,丹参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成补气养血,升清安神之效。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4324.html

相关推荐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

◎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由于情志不舒...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15

中医进修基地 中医护理工作示范医院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日前明确了永昌县河西堡镇西庄子村卫生室等24个中医药专病建设特色突出的乡村医疗机构为甘肃省乡村医生中医进修基地。 24个基地将在市(州)、县(...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97

服用中医膏方的适应症

俗语有云:“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膏方可以从立冬一直服用到来年立春,其中最佳的服用时间是从冬至开始,那么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是否适合服用膏方...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3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