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防感冒燥咳

白露已过,秋意渐显。中医认为,秋季天高气爽,多旱少雨,此时主气为燥,燥邪当令。立秋至秋分,夏日暑热尾气未消,湿邪燥邪合并伤人,称为温燥;秋分后,天气转凉,寒邪与燥邪结合伤人,则称为凉燥。

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易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如便秘、感冒燥咳、情志抑郁等,这些病症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病复发。有资料表明,5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秋末发病。因此,根据秋季的发病特点,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宜重视防秋燥,“燥者润之”,努力避免秋燥伤人。

防便秘: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讲,大便秘结会使腹部胀气,膈肌抬高,心脏血液回流受阻,使患者出现不适。用力排便时,体循环压力增加,有突发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秋季天气干燥更宜多饮水,有利于排便。食物不能过于精细,应增加纤维素含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取粗糙而多渣的粗粮,如薯类、玉米、标准粉等。富含油脂类的食物、蜂蜜、核桃肉、黑芝麻、松子仁等都有利于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身体较壮实,但时有身热、口干口臭、舌苔黄燥者,可选中成药麻子仁丸、青宁丸等。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排便,不要抑制便意。

防感冒燥咳:

秋季寒暖反复无常,使人防不胜防。且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纤毛活动减少,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使得“燥邪”易于犯肺,因此秋季是感冒咳嗽的多发季节。如果心脑血管病患者在这方面疏忽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疾病。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不宜“春捂秋冻”,应及时根据气温下降增添保暖衣物。《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坚持适度锻炼,以微微汗出为度,可增强体质,御燥抗病。用两手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约0.5寸,鼻唇沟凹陷处),有助于保持鼻腔湿润,预防感冒。注意控制饮食,吃得清淡些。
(钱琦)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2862.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6

吃梨改善秋燥 润肺止咳

秋风又有“贼风”之称,会在人们精神意识放松的时候侵入人体,并给健康造成不利。应对急劲的秋风关键在于睡觉时要关好窗户,防止风邪侵入人体。中...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114

食疗止咳小偏方

介绍几种食疗止咳小偏方。    1  川贝雪梨汤    ˃˃˃˃  原料    雪梨1个,冰糖25克,川贝少许。  ˃˃˃˃  做法    1、雪梨洗净削皮切开...

精品偏方 2025-10-23 0 130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