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从痰瘀论治下肢发热

  冀某,女,52岁。2011年11月初诊。右下肢发热伴腹部胀满3年余。2008年3月,患者自觉右下肢膝关节以下发热,初起尚轻微,以后热势日甚,约半年后,症状表现为夜间发热,每晚12点过后至天明,右下肢发热如火烤。后即使在严寒季节,发热也丝毫未减,每晚必将右腿伸出被外,或靠贴墙壁,以图散热,如此3年有余,无有间歇。精神抑郁,腹部胀满。经多个医院检查,未发现实质性病变,服药多罔效。刻诊:舌苔薄黄,舌质紫黯,六脉沉滑有力。食欲尚可,口干不多饮水,小便短少,腹部涨满,大便正常。证属痰瘀交阻,经络不畅。治以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处方:薏苡仁30克,忍冬藤30克,木瓜15克,赤芍12克,川牛膝18克,天花粉12克,云苓15克,丹皮12克,川贝母9克,红花12克,丹参18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剂,3剂。

  二诊:服上方3剂后,夜间发热已缓,但停药后,热势有增加趋势,此乃余热未尽之故。前方加竹茹10克,白芥子6克,半夏9克。水煎服,日1剂,5剂。药后,发热3年之右腿豁然而愈,后观察月余,未见复发,至今无恙。

  按:人体气血贵在流通。本案实乃痰瘀阻滞经络,壅而不通,久则化热。痰为有形之邪,停留在机体各个部位,均可发病,故有“痰随气行,无处不到”之论。痰湿聚于局部,必致血行受阻,痰瘀交阻,郁而生热,日久则热势日甚,彼此牵涉,相互为故,故使患处发热3年难愈。痰瘀为阴邪,故发热以夜间为甚,昼日阳气复升,阴气退避,故热气消散。患者舌质紫黯,乃瘀血之象,腹部胀满,属气滞之侯。方中薏苡仁、云苓性味平和,健脾以运水湿,湿去则痰无根也;忍冬藤、木瓜活血清热,善通经络;丹皮、赤芍、红花、川牛膝、丹参活血化瘀通络,血活则热自除;天花粉清热,可解热毒;川贝母、白芥子化痰,可解皮里膜外之痰;竹茹、半夏也为去痰之良药。全方清化痰热,活血通络,使痰瘀各有所归,故其效立显。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1373.html

相关推荐

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治疗或有优势

●2010年全球有3560万痴呆患者,预计2050年将超过1.15亿。其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约占痴呆病例的60%~70%。中国现已成...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328

蒲公英、川牛膝治麦粒肿

蒲公英60克,川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每次20-30分钟,一般1-3剂可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57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0

黄耆丸治疗虚劳。黄耆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耆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黄耆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耆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

VIP秘方 2025-10-27 0 217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