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浅谈平胃散的临床应用

平胃散,方出《和剂局方》,由苍术12克,厚朴、陈皮各9克,甘草3克,生姜6片,大枣4枚组成。上药前4味,烘干、打极细。同时,取12克,和生姜、大枣煎汤服,日服3次,以愈为度。现代多将散剂变作汤剂使用。

本方主治病因为内湿,病机为湿困脾土,胃失和降。因为脾为湿困,气机受阻,故脘腹胀满,口和不渴,或渴而不饮;胃失和降,故不思饮食,嗳气返酸,恶心呕吐;湿邪下行,故大便稀溏;湿邪弥漫,故倦怠乏力,体重肢疼;湿邪内聚,故苔白腻而厚,脉来缓濡等。

脾为湿困,胃失和降之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湿阻中焦,一则可随患者体质之不同而寒化或热化;二则湿聚可以成痰,并可导致肺、心为病等;三则脾为湿困,可以兼挟外邪或其他证候。临床使用平胃散,应随证出入。

如素体阳气不足之人,脾湿易从寒化。其证除上述外,每见腹中有冷感,或有腹痛,喜吃热食,拒食冷物,应温化寒湿。轻者宜于平胃散加木香、砂仁;重者宜加干姜、肉桂。若有呕吐清涎,则宜加丁香、吴萸。阳气偏盛之体,脾湿易从热化。脾湿热化,则苔渐变黄,并见口中粘滞,腻而不爽,口臭厌油,口中发苦,口渴饮少,脉转滑数等。此乃湿热俱盛也。若无呕吐,则宜加黄连、黄芩;有呕吐者,宜加黄连、竹茹。



脾湿中阻,影响肝胆之疏泄,致胆汁不寻常道而外溢,并出现黄疸,证如前者,湿重热轻。宜用平胃散加茵陈、苍术、藿香、茯苓、车前子治之;若见心烦口苦,苔黄厚腻,大便干结,脉滑数者,为湿热俱盛也,应清热除湿,利胆退黄。用平胃散加茵陈、栀子、大黄治之。

中焦湿滞,挟有食积,其证除脾湿之证外,尚有嗳气食臭,不食或厌食等。用平胃散加麦芽、山楂、神曲治之。脾湿不解,又见小便不利或水肿者,为湿阻中焦兼膀胱气化失司也。用平胃散加桂枝、白术、茯苓、泽泻、猪苓治之。脾胃湿滞,或兼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之少阳证,或兼寒热往来,寒多热少,一身重痛之湿疟证,用平胃散合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甘草)治之。

湿困中焦,也易伤脾。伤脾者,或伤脾气,或伤脾阳,如是者,则成虚实兼杂之证也。脾气伤,则有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食少,或多食则泻等证;脾阳伤,则更见畏寒不热,腹中发凉,四肢不温等证。其治当虚实兼顾。前者宜用平胃散合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治之;后者宜用平胃散合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治之。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1053.html

相关推荐

五消饮治胃病效果不凡

五消饮由五种常用中药组成:赭石、神曲、山楂、炒麦芽、槟榔片。儿童每剂各15克,成人每剂各30克,开水500毫升泡20分钟,纱布过滤去渣,加红糖50克,像喝茶一样...

精品偏方 2025-09-13 0 358

胃病偏方 食疗

猪肚治老胃病取生猪肚250克,洗净切片,加白胡椒粒、老生姜块各25克,油盐少许,下锅加适量水煮烂即可食用(胡椒、生姜不吃),1日2次,饭前食用,连吃1星期,可治...

精品偏方 2025-09-13 0 442

吴耀持学术临床特色述要

•吴耀持临床四诊合参,尤其注重切诊,重视对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太溪之脉、颔厌太冲之脉以及脉象左右偏胜的了解与掌握,为针灸诊治与疗效的提高提供了重要...

养生秘方 2025-09-13 0 884

去疤痕用鲜姜

创伤愈后容易留下疤痕。如果在刚脱痂时,马上用鲜姜片轻轻擦磨疤痕疙瘩,日擦3次,每次2-3分钟,连续用鲜姜擦两三次,可以阻止其肉芽组织继续生长,伤口不留疤痕,皮肤...

精品偏方 2025-09-13 0 1095

使用调经草的调经小偏方

调经草,为卫矛科植物冬青卫矛的根,生于山野林边,庭园中常有栽培,全年可采,洗去泥土,切片,晒干即成。有“妇科要药”之称。    中医认为...

精品偏方 2025-09-13 0 122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