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钱乙 儿科鼻祖

古代的官服,根据颜色来区分等级。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官员身穿紫袍,佩带金鱼袋。唐宋时期还用“紫衣金鱼袋”来指代官衔。北宋时期有一位医者,因其高超的医术获赐“紫衣金鱼袋”,他就是中国古代的儿科鼻祖钱乙。
孝义行天下
钱乙(约1026—1107),字仲阳,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曾祖时定居郓州(今山东郓州东平)。据《宋史·钱仲阳传》记载,钱乙3岁丧母,父亲钱颢擅长针灸,平时嗜好喝酒和远游,后来隐匿姓名东游于海上,不知所踪。姑母一家可怜钱乙孤苦无依,便将其收养,视如己出。
钱乙在生活上有着姑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课业上有着姑父吕君亦父亦师的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度过了温馨而又独特的童年,但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渴望却久久难以消逝。
成年后,钱乙决定外出寻父,辗转多年,终于找到父亲并将他接回家乡,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去履行“孝义”的大道。据传,钱颢返家后,钱乙恭敬地将其供养至百年,并按照礼法安葬。此外,钱乙对待姑父吕君,也像侍奉生身父亲一般。钱乙的孝行被广为传颂,尤其是他千里寻父的事迹,还被文人写在诗赋中加以歌颂。
获赐“紫衣金鱼袋”
钱乙不仅聪慧还十分好学,他自幼随姑父行医,尤其精通本草,能够分辨改正本草书中记载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材向他请教,他通常能说出药材的名称、颜色、本源、发展等。在临床方面钱乙也是广博通达,不拘泥于某一师门,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比较精通。40岁时,钱乙已成为一位有名望的医生。
宋神宗元丰年间,皇室长公主的女儿有疾,钱乙经人推荐前去医治,治好了长公主女儿的病,被授予“翰林医学”的官职,赏赐六品官服。后来,皇子仪国公突发疾病,呕吐不止,后又出现了手足抽搐的症状,众医官束手无策,长公主极力推荐钱乙。钱乙被召进宫后,仔细观察了皇子的症状,开出一剂黄土汤。皇帝一听用黄土治疗皇子的病,龙颜不悦,太医也认为用黄土治病有辱皇子千金之躯。
钱乙看出了众人的疑虑,解释道:“皇子的疾病属于肝风犯脾所致,黄土汤具有温阳健脾的作用,这是按照中医五行学说,采取以脾土旺抑制肾水的方式,使水生木的力量减弱,这样肝风才能平复。”原来,这里的黄土叫“灶心土”,是以前土灶内被烧得焦黄的土块,在拆修土灶时,将被烧成结块的土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和杂质,这就是黄土汤里的土,它又被称为伏龙肝,是一种药材,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记载。“灶心土”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的功效。
听了这番解释,皇帝决定试试钱乙的方法。果不其然,皇子服药后便痊愈了。皇帝大喜,对钱乙刮目相看,提拔他当了“太医丞”,并赐紫衣金鱼袋。从此钱乙名声大噪,上至皇室官宦之家,下至庶民百姓,都争相邀请他诊治。
幼科冠绝一代
六味地黄丸是常见中成药,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用于肾阴亏损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证。其实,六味地黄丸是钱乙所创,最早是儿科用药。小儿本是“纯阳之体”,在生长过程中会表现出生机旺盛、阳气当发的特点,而体内属阴的物质会相对不足,在发病过程中易患热病,阴津易伤。钱乙根据小儿体质的特殊性,对医圣张仲景的名方“金匮肾气丸”进行改良,去掉肉桂、附子二味温热性质的药物,将原本温补肾气的药方化裁成滋阴清热之方,主治小儿先天不足、肾阴虚损诸证。此方经过后世医家的应用,在临床使用范围上不断拓展,成为滋补肾阴的专方。
与成人相比,小儿在生理上有独特之处。钱乙提出,小儿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低下,容易被邪气所伤,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特点。因此,他对小儿疾病的治疗特别注重其寒热虚实,时时顾护“小儿脏腑娇嫩,易为伤动”的特殊性。他在治疗上强调以“柔润”为原则,用药时应十分谨慎,既不用过于温热的药物,也不用过于寒凉的药物,力求平实。
其次,钱乙开创性地提出了儿科领域的五脏辨证论治纲领。认为五脏的属性和功能各不相同,若被外邪侵袭,发生病变不同,症状也有所区别,由此以证候为准绳,以五脏为辨证基础,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充分显示了儿科五脏辨证论治的特色,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儿科,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古语有云:“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因小儿正值牙牙学语之际,难以叙述自己的症状,同时病情不易被揣测,故多被古代医家称作“哑科”。也许是因为从小缺失亲生父母关爱的缘故,钱乙对孩童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积累了丰富的儿科临证经验。但是,因钱乙诊务繁忙,无暇著书,其弟子阎季忠将其理论、医案和验方整理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这是钱乙现存唯一的传世之作,也是中国较早系统论述儿科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钱乙在儿科方面的成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幼科冠绝一代”予以总结,可见对他盛誉有加。故钱乙被后世尊称为“儿科之圣”,实至名归。(李敏 甄雪燕 梁永宣)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91.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2

栀子油塞鼻治鼻衄32例全部有效

配方及用法:生栀子25克,麻油100毫升。先将栀子碾碎,浸入麻油中24小时,用文火加热至油面起烟时止,候温过滤。用时取药棉少许(与鼻孔大小相仿)蘸透栀子油,塞入...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223

茭白治酒渣鼻 银杏酒糟治赤鼻

茭白治酒渣鼻用料:生茭白适量。制用法:茭白捣烂。每晚睡前敷于患部,次日晨洗去。同时,每日用茭白100克煎水服饮。功效:利小水,解酒毒。主治:酒渣鼻。银杏酒糟治赤...

精品偏方 2025-10-20 0 2183

治疗慢性鼻窦炎13个验方

鼻窦炎系指鼻窦发生化脓性炎症,以慢性居多,临床常表现为鼻腔多量脓性分泌物、鼻塞、嗅觉失灵、头闷头痛、记忆力减退、耳鸣、听力减退等。现将其验方介绍如下:  1、葱...

秘方方剂 2025-10-20 0 60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