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治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统血消癍汤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第五代继承人。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60余年,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150余篇。
组成:党参10~15克,炙黄芪6~10克,茯苓10~15克,炙黄精10~15克,炙甘草3~5克,炒谷芽10~15克,当归3~5克,熟地黄5~10克,旱莲草10~15克,生白芍15~20克。
功能:补益脾气、统摄血液。
主治: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5天为1疗程。待紫癜消退后,继以本方10倍剂量为散,共研细末,每次5~10克,一日3次,加糖少许,开水调服,可连续服用3~6个月。
方解: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类似于中医学之“肌衄”“虚斑”“阴斑”等,隶属于“血证”之范畴,其病理因素常认为与荣卫虚损、火热发斑等有关。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谓:“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又谓:“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故治血者必治脾为主。”孙浩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失调,化源匮乏,以致气虚不摄,血溢于脾主部位(四肢肌肉)而为斑,伴有鼻衄、齿衄者,虽与肺、胃相关,但大多是母病及子,燥湿不济使然,亦当从脾治之。
此方仿归脾汤意,以补益脾气、统摄血液为主。党参、黄芪、黄精、甘草补益脾气,谷芽运脾和胃兼能疏肝,助补气诸药运用;当归、地黄和血养阴,当归“能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是治疗血证不可或缺之药,然其气味辛香浓烈,不宜多用;旱莲草、白芍味酸性收,功擅敛阴止血,清代医家吴仪洛谓旱莲草“甘酸而寒,汁黑补肾,功善益血凉血”,白芍入肝脾二经,“补血,益肝脾真阴”,对于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各种血证,用之甚佳。本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阴阳相济,寒温平调,适用于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之体,从而达到化源充足、气血调和、血循经行、衄必自止的目的。本病病程较长,且有间歇期病情隐而不露的阶段,勿以为病已痊愈而中止治疗。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时乐 高军整理)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750.html

相关推荐

脑出血扶阳固脱并用

脑出血病情既见闭证,又见有脱证的表现,要以回阳为要,且扶阳固脱并用,方能转危为安。下面举例说明。  潭某,男,69岁,2007年11月2日初诊。患者左半身突然活...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91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4

姜汁牛奶降血压 血脂

【方名】姜汁牛奶降血压【治法】姜汁牛奶是珠三角一带的民间传统美食,甜中微辣,对降血脂、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及心肌梗塞等有特殊功效。【组成】牛奶 姜汁(牛奶最好选用...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3201

治慢性咽炎 沙参黄菊花金银花

黄柏煎液雾化治慢性咽炎取黄柏30克,加水15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使用时每次取5毫升装入雾化瓶中(药液温度保持在25℃-35℃),一端接氧气,打开氧气便可雾...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428

用公鸡肠饼治多例小儿遗尿均有特效

配方及用法:用公鸡肠一具,剪开洗净焙干,碾碎与250克面粉和成面团,加油盐,烙成小薄饼,一顿或几顿食完。可治小儿遗尿,老人尿频、多尿等症。  百姓验证:新疆伊宁...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36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