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病机主症治法方药四方面对半夏秫米汤进行分析

半夏秫米汤即《灵枢·邪客》中所言的半夏汤,为《内经》十三方之一,其主症为目不暝,历代医家多有应用并常获奇效。笔者欲从病机、主症、治法、方药四方面对半夏秫米汤进行分析。
病机分析
《灵枢·邪客》对半夏秫米汤的解释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厥气者,邪气也。非人体正常产物和所需皆可称为邪,从以方测证的角度来看,此处所言之邪气当为痰湿邪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表明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但阴阳二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要有道路来沟通,这就形成了 “阳——道路——阴”的一种关系。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若邪气阻滞道路必然导致阴阳不相交合,此时就会造成目不暝的一种病理表现。另外,由于胃络上通于心,“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中痰湿阻滞上扰于心也会造成目不暝。
笔者把半夏秫米汤的病机归纳为以下三点:痰湿内阻、卫气不入、阴阳不交。其中痰湿内阻为其病理的本质,卫气不入、阴阳不交由痰湿内阻所致。
主症分析
从《内经》原文对于半夏秫米汤的解释来看,目不暝即失眠为最主要的症状,但在临床上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故不能出现失眠皆用半夏秫米汤。笔者认为,半夏秫米汤的舌脉当为脉缓滑或弦滑,舌苔白腻。缓脉为有胃气的表现,在临床上一般不作为病脉来看,出现缓脉时重点看其兼脉,滑脉可主痰饮,此点并无争执,故而出现缓滑之脉象时可从痰湿考虑;弦脉可主痰饮,滑脉亦可主痰饮,故弦滑之脉可从痰湿考虑。舌苔白腻者,当为痰湿壅盛。故舌、脉、症相参才可断为半夏秫米汤证。
综上所述,半夏秫米汤的主症当为:失眠、舌苔白腻、脉缓滑或弦滑。
治法分析
针对半夏秫米汤证的病机所在,《灵枢·邪客》已提出了治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笔者在此把治法分为两点:一为补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本无虚,邪安能凑,脾虚为前,后可痰生,故当补中以绝后患;一为泻痰湿,虽本有虚,但实邪已成,故当祛其实邪,通其道路,使实邪去,道路通,阴阳交。
方药分析
半夏秫米汤由半夏和秫米两味药组成。半夏燥湿化痰,泻痰湿以通道路。《本经》中记载半夏主“心下坚”,当取其燥湿化痰之功效也。《本草纲目》一书中亦有对半夏燥湿化痰的解释。《本草纲目》记载:“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能化痰,辛以润之是矣。”另外由于半夏生于夏至之后,此时虽阳气充盛,但阴气正渐渐萌生,自然界正处于阴生阳消之时,故而先贤们认为半夏有交通阴阳的作用,可从阳引阴使目得暝。
《中华本草》对于秫米的解释为:“为禾本科植物梁或粟的种子之黏者。”秫米味甘,性微寒。李时珍认为其可“益阴气而利大肠”。秫米既为谷物则有补益脾胃之作用,可化生水谷精微,可补中。由于秫米现在不太常见,现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之时常用薏苡仁代替秫米,在临床应用之时亦取得良好效果。薏苡仁既可利水渗湿,又可补益脾胃,其亦符合半夏秫米汤证的病机。(梁彦闯)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521.html

相关推荐

尿频治疗偏方

尿频治疗偏方:每次用黑木耳10克,柿饼两个,水一碗煮烂吃下,一日二次,5天痊愈。 1 治疗尿频尿急偏方 病因 (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014

中药方连用2疗程治肥胖症

1.番泻叶12克,半夏、荷叶各10克,茯苓、泽泻各15克,焦三仙9克,大腹皮6克。将上药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每取药末15~30克,用大黄15克水煎取汁调成软膏...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852

治体虚盗汗 治扭挫伤经验方

治前列腺增生方处方:金银花、滑石、石韦各12克,桑白 皮、黄芩、栀子、前胡、连翘、葶苈子、沙参、浮萍 各rO克,竹茹8克,射干、泽泻、桔梗、法半夏、 杏仁各7克...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75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