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过九旬,疾病日久,伴畏寒,脉弦细尺浮,非单纯肺胃阴伤,病位应更深一层。“肾在液为唾”,口干少唾,治当在肾。《温病条辨》中治疗下焦温病肝肾阴伤者,以复脉汤甘寒滋润为主,但此患者素畏寒,有阳虚一面,不宜徒用甘寒,且“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阳两虚,当滋阴填精补其体,温阳化气助其用,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引火汤治疗无苔验案启示,果断投之,用后得效。 对比以前处方,麦冬、玄参、石斛、生晒参、五味子等均用过而无效,此次以重用熟地为主,加入巴戟天温肾填精,肉桂助阳气化,疗效较好,也验证了患者重度口渴因于肾阴虚津液不足,阳虚失于气化所致。患者纳差,查CA199(肿瘤标志物的一种)升高,因年高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而作罢。熟地用90克可否有滋腻碍胃之弊?笔者初起也颇踌躇,但想起国医大师裘沛然在《壶天散墨》中总结张景岳运用熟地经验及自己临床体会,认为若辨证得当,非重用不为功,故仍放胆投之,临床观察也未见饮食有大的影响,此正印证《内经》所语:“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杨彦伟)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