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阑尾 慢性炎症病变, 为外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 具有 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下腹 疼痛或压痛, 伴有胃部不适、 食欲不振、 腹胀、 便秘或腹 泻, 或有发热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 “肠痈” 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的认 识, 早在 《诸病源候论》 中就记载有“肠痈者, 由寒温不 适, 喜怒无度, 使邪气与荣气相干, 在于肠内化热, 加之 血气蕴结, 聚成痈。热积不散, 血肉腐化, 化而为脓” 。 仲景 《金匮要略》 中大黄牡丹皮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是 治疗肠痈的主要方剂。
笔者临床辨证慢性阑尾炎属于肝脾气机失调、 寒 凝血气蕴结为多, 治疗以仲景四逆散合薏苡附子败酱 散加味, 常用处方: 柴胡10 g, 炒枳实12 g, 炒白芍12 g, 薏苡仁 30 g, 熟附子 6 g, 败酱草 15 g, 槟榔 10 g, 甘草 6 g。对于慢性阑尾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案 3 韩某, 男, 45 岁。初诊日期: 2015 年 7 月 21 日。
患者近 3 年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 西医拟诊阑 尾炎, 予以输液、 抗菌药物治疗, 症状得以缓解。2 天前 患者再发右下腹部疼痛, 伴有恶心、 腹胀、 纳食减少, 二 便基本正常。门诊予以输液、 抗菌治疗 3 天无效, 遂来 我科就医。刻诊: 痛苦面容, 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 显, 舌偏紫暗、 苔白稍腻, 舌下静脉瘀紫( + ) , 脉沉弦。 诊断: 慢性阑尾炎; 辨证: 肝脾气机失调, 寒凝血气 蕴结; 治法: 疏肝调脾, 行气散结; 拟经方四逆散合薏苡 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
处方: 柴胡 10 g, 炒枳实 12 g, 炒白芍 12 g, 薏苡仁 30 g, 熟附子 6 g, 败酱草 15 g, 槟榔 10 g, 炒麦芽 15 g, 甘草 6 g。每日 1 剂, 水煎服。
复诊( 7 月 24 日) : 右下腹疼痛及腹胀明显减轻, 恶心好转, 纳食增加。
后以此方巩固治疗半月, 诸症平复。1 年后随访无 复发。
按 有研究者统计了在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方药 中, 以清热药、 泻下药及利湿药居多, 其中大黄、 牡丹 皮、 红藤、 薏苡仁, 出现率为 85%以上 [6 ] 。 临床诊治贵在详察病因, 谨守病机。此案患者, 临 床表现为慢性病程, 以右下腹疼痛及腹胀为主, 伴有恶 心、 纳少, 故辨证为肝脾气机失调、 寒凝血气蕴结, 治疗 以四逆散理气止痛, 薏苡附子败酱散温化散结, 加槟榔 增强理气止痛作用, 炒麦芽有疏肝健胃之效。全方具 有疏肝调脾、 行气散结之功。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作者:高振华 (四逆散合方辨治慢性病验案4则)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