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胆道蛔虫病(秘方数:6)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农村较常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或绞痛。病人常抱腹屈膝,伏卧床上,或辗转不安,大汗淋漓,呻吟不止。有些病人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腹痛有时向肩背或腰部放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间歇期也不规则。有时一日可发作数次,也可间歇数日后又复发。绞痛发作是因蛔虫虫体刺激胆道口括约肌所致。当虫体活动暂时静止,或胆道口括约肌疲劳时,疼痛可一时缓解。如虫体全部进入胆道或深入肝内胆管时,绞痛可以减轻,或仅有轻微持续性胀痛,也可完全不痛。腹痛后不久,常出现恶心,呕吐,吐出物先为胃内容物,后可为胆汁,有30%左右病人可以吐出蛔虫。腹痛l-2天后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等急性胆管炎的合并症,个别严重患者可并发肝脓肿。




蛔虫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当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蛔虫运动习性也会发生改变而上行至十二指肠,钻入胆道即发生胆道蛔虫病。导致蛔虫上窜钻入胆道的因素有:蛔虫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腹泻、驱虫药使用不当等),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肠管蠕动失常,激惹虫体异常活动;胆道口括约肌因炎症、结石等处于松弛状态,有利蛔虫的钻入;蛔虫有钻孔癖性,喜碱恶酸,可逆碱性的胆汁而上行。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中上腹剑突下区突发阵性剧烈绞痛,有“钻顶”样感觉,间歇期疼痛可完全消失。查体中上腹剑突右下方有轻度压痛,体征轻微但腹痛剧烈是本病的发病特点。近期往往曾服驱蛔虫病,多见于少年及儿童。




过去西医认为蛔虫一旦钻入胆道就不能退出或排出,所以对确诊本病的病人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率曾高达90%。当代广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率,提高了治愈率。




本病中医称为“蛔厥”,最早记载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蛔厥”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拟定了乌梅丸。《金匮要略》中载有甘草粉蜜汤一直沿用至今。(朱培庭)






清胆涤异汤

巴豆方

苦酒承气汤

花椒豆油方

茵黄汤

鸡矢藤方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288.html

相关推荐

阑尾炎治疗方法2

【组成】生大黄、红藤、蒲公英、厚扑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用大黄、红藤清热活血,消痈排脓,合以附子温阳散滞,祛邪与扶正,同时兼用,为其配伍特点...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459

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 外敷方

生栀子粉外敷,具有消肿止痛、化瘀、活络、抗炎、抗渗出之功效,治疗各种跌扑损伤、急性挫扭伤后局部肿痛,起效快,疗效显著,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患者,每每使用此方,均获...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316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方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膏方记载。现代膏方以其确切效果、方便食用而越来越受到忙碌、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开展膏...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01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