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血虚发热案方用归脾汤加减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医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临床过程中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内伤发热验案3则介绍如下。
内伤发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内伤发热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候之虚实,但内伤发热属虚者居多,临证时可针对病情补益气血阴阳,以促进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的恢复,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以致耗气伤阴或伤败脾胃。
医案 血虚发热案
徐某,女,62岁。2013年7月5日初诊。反复发热4月余。症见:低热,面色无华,唇甲色淡,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关节疼痛,失眠多梦,饮食和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血虚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养血益气,佐清虚热。
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5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茯苓15g,远志15g,酸枣仁15g,龙眼肉15g,木香5g,炙甘草10g,阿胶15g,鸡血藤20g,白薇15g,地骨皮15g,银柴胡15g。7剂。常法煎服。嘱患者注意生活调护,以防外邪乘虚而入。
7月12日二诊:患者发热,最高体温为37.8℃,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症状略有好转,饮食和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继服上方7剂。
7月19日三诊:患者低热,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症状缓解,饮食和二便可,舌质淡、苔白,脉细。上方去白薇、地骨皮和银柴胡。7剂,水煎服。
7月26日四诊:患者无发热,无明显乏力和心悸气短,睡眠、饮食和二便可,舌质淡、苔薄,脉细。患者停服汤剂,予归脾丸,每日3次口服。嘱其每半月来诊,监测血常规。
按孙伟正认为导致内伤发热的病因有虚实之分,实者有气滞、血瘀和湿郁之别;虚者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之分;也有因虚致实及邪实伤正者,其临床表现既有正虚,又有邪实,而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证候,亦属常见。其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其病位在五脏,可因病机不同,分别伴有气滞、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表现。
患者为老年女性,病程日久,长期饮食失调,偏食,素食,且食量小,脾虚失于运化,气血化生无源,脏腑功能失调,日久导致血虚,营血亏虚,阴虚不足,阳气偏盛,故见发热。血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养,则见面色无华,乏力,心悸气短,头晕和关节疼痛;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故见失眠多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均为血虚不足之象。
《证治汇补·发热》指出:“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故用归脾汤以补气养血,佐清虚热,使血足阳平,则虚热自退。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心;阿胶、鸡血藤补血和血;茯苓、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白薇、地骨皮和银柴胡清退虚热;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补气养血,清退虚热之效。患者初诊时在归脾汤加减的基础上,合用清退虚热的白薇、地骨皮和银柴胡,热退之后则继续应用归脾汤以调理脾胃,促进血液的化生,并在随访时嘱患者坚持服用归脾丸以巩固疗效,经过适当的调理,疾病痊愈。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278.html

相关推荐

治愈小儿反复咳喘验方

基本情况 王某,女,7岁,2012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 反复咳嗽、喘息3年,再发3天。 病史 患儿于4岁左右病发咳嗽、喘息,病发后次经西医消炎、平喘、抗...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96

养胃需运动 内养功法调和气血

养胃需运动胃病须养,除了保证规律的饮食,适当运动也有助于胃的调理。运动能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运动还可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从而对胃...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41

半夏散治疗肺热咳嗽。半夏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半夏散的秘方制作方法,半夏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半夏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半夏(姜制)1两,贝母3...

VIP秘方 2025-09-10 0 575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肝胃气滞)方 处方:佛手、旋覆花、陈皮、香橼各15克,枳壳7.5克,川楝子、法半夏、香附、甘草各10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白芍18克。...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5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