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秘方数:5)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涎腺炎症,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肿胀,有时突然从腮腺导管口流出稠而有咸味的液体,随之胀痛减轻,甚至消失;持续性腮腺区疼痛、不适,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口臭等;进食或看见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唾液分泌量增加,导管排出受阻,即加剧腮腺区的疼痛与肿大,停食后症状又逐渐消失。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引起本病的常见感染细菌是绿色链球菌与肺炎双球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也可能转变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导管排泄功能紊乱,如涎石、异物或瘢痕挛缩,使导管狭窄或阻塞,阻碍涎液排出,涎液滞留引起逆行感染,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源性感染、逆行性感染、淋巴源性感染。




仔细检查腮腺局部对诊断本病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进食与腮腺疼痛、肿大的关系;腮腺导管口发红、水肿;挤压腮腺从导管口流出脓性成粘稠分泌物对诊断亦有帮助。X线摄片检查,如导管腔粗细不匀,形似腊肠;有的缩窄变细,甚至消失,末级分支导管扩张,腺泡被破坏,脓腔形成,造影剂成团状聚集,形似针头大或较大的团块状或葡萄状阴影,可帮助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采用综合疗法,如采用导管内注射抗菌素、造影用碘油;采用超短波、红外线、氦氖激光等物理疗法:如有涎石应先去除涎石,导管狭窄应先扩大导管。一般先药物后考虑手术。




中医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对本病有不同的名称,以发病部位来定名为“发颐”;以发病原因来定名为“汗毒”。中医认为由于伤寒和温病后发汗未尽或疹痘未透,以致余邪热毒未能外达,结聚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结于腮颊所致。又邪毒留滞,脾胃积热,循阳明之络脉上乘,日久热盛肉腐蒸酿而成脓。临床辨证时应先注意与痄腮区别,发颐与痄腮的不同点在于:发颐,病起缓慢,无传染,腮肿化脓会溃烂;痄腮,病起急骤,有传染,多发于儿童,腮肿不化脓。根据发病的深浅以及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别采用清解余毒、软坚散结、健脾化湿、透脓托毒等法,也可考虑腮肿病部以及导管内塞药治疗。(胡国庆)





清热解毒汤

黄平汤

牛蒡消毒丹

玉屏四君汤

四君地黄汤

·治小儿腮腺炎
·六神丸3天内治好腮腺炎
·苍耳子治鼻炎腮腺炎牙痛生殖器疱疹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流行性急性腮腺炎(郑则敏方)
·小儿腮腺炎(秘方数:5)
·腮腺癌(秘方数:1)
·流行性腮腺炎(秘方数:16)
·搜索更多(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方
更多秘方......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127.html

相关推荐

一香散治疗右胁痛。一香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香散的秘方制作方法,一香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右胁痛。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一香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小茴香1两(炒),枳壳5钱...

VIP秘方 2025-09-11 0 391

宣通下气方治疗胸膈痰饮,食噉经日,则并吐出,食皆不消,出如初;空腹一两日,聚食还复吐之,极不便,此由痰饮聚下绝不通。宣通下气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宣通下气方的秘方制作方法,宣通下气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胸膈痰饮,食噉经日,则并吐出,食皆不消,出如初;空腹一两日,聚食还复吐之,极不便,此由痰饮聚下绝不通。欢迎大家收藏。 秘...

VIP秘方 2025-09-11 0 616

雄黄丸治疗小儿中恶心痛。雄黄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雄黄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雄黄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小儿中恶心痛。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雄黄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雄黄半两(细研),珍...

VIP秘方 2025-09-11 0 34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