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验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属运动神经元病,为一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其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

本病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应以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辨证施药。随症化裁并预防五脏受累。五月庄阴阳气血已受累,应尽早投药以防病进。如若见肢体活动无力,肌肉萎缩,腰酸不适,舌淡、苔薄腻,脉沉细等脾肾亏虚征象者,多以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为主方,佐用滋补肾药物,或于补脾益肾及补益肝肾之方中辅以生发脾气之品,善用黄芪、党参、白术、陈皮、茯苓、山药、扁豆、当归、薏苡仁、肉苁蓉、益智仁、(炒)杜仲、桑寄生等。“痿之重症,非大剂黄芪、党参不能起脏腑衰惫之气,勿惧黄芪腻滞蹇气”,重用黄芪,汤剂药量多用至60~ 90克,为制约其壅滞之弊,应用时可加入枳壳、厚朴等以行气。如筋脉短绌,频发润动,头晕目眩,咽干耳鸣,醒目干涩,视物昏花者,多为肝血亏虚,筋脉失养,则加入白芍、木瓜、何首乌等,以伸筋和络、养血柔肝止痉;易感多汗,气短,咳嗽声低痰多易咯者。加重用党参、白术,并酌加防风等,以补气健脾、培育肺金;如伴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言语不清等脾虚风痰上扰、窍道痹阻者,则重用茯苓、薏苡仁,并加具有“补五脏,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之功用的石菖蒲、远志等。另外,伴有不寐的患者临床上也较为常见,病久肝血不足,虚烦少寐者多合用酸枣仁汤;久郁化火,心神不安者。可加栀子、黄芩、龙胆等。

病案举例

孙某,男,52岁,于 9月17日“右上肢活动无力1年”为主诉来诊。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上肢近端活动无力、肌肉萎缩,并可见肌肉润动,初未介意,症状进行性加重,抬举受限影响生活,方至多家医院行头颅MRI、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来诊时兼见精神差,面色少华,纳差。查体:言语清晰,咽反射灵敏,右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右手大小鱼际、掌指间肌肉萎缩,阵发性肌肉颤动,远端肌肉肌力Ⅲ 级,近端Ⅳ级,双桡骨骨膜反射减弱,余无异常。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苔白,脉细弱。中医诊断:痿证(脾肾亏虚型);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以健睥补肾,填精益髓,方用补中益气汤合补肾填精之品,

处方:黄芪60 克,党参30克,茯苓 30克,陈皮、当归各15 克,升麻9克,柴胡12 克,薏苡仁、淫羊藿、益智仁各30克,(炒)杜仲10克,鸡血藤30 克,桑寄生20克,炙甘草3克。治疗1个月后复诊,患者肢体活动无力、纳差明显减轻,上方加减制成水丸继服5 个月。

第二年3月来诊时,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右手蚓状肌、大小鱼际已无肌肉萎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仍有轻度肌肉萎缩,无肌肉颤动。右上肢近端肌力IV+,远端肌力v—级。嘱继服中药治疗。随访1年,病情稳定,已正常从事工作半年。 (兰瑞/文)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9715.html

相关推荐

家常小病 试试药茶治疗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其实,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被充分运用了。如今,市...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146

进补可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存在非化脓性炎症,多个器官可受累,临床常有发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和各器官受损害所引起的相应表现。药...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1461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

秘方方剂 2025-10-31 0 2596

益气温阳中成药治疗变应性鼻炎

两组各60例。治疗组肾阳虚轻证用肾气丸(《金匮要略》方,含干地黄、山茱萸、山药、附子、桂枝等);重证用十全大补丸(含上方成分,加鹿茸、五味子。均用10克,每天3...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849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1842

从肝论治胃病体会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354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