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仝小林治湿热的病案

仝小林老师说,自然界的许多规律同样也适合于人体。这就是中医取类比象的道理。

关于湿与热,他曾精辟概括:水,无热,即不化气亦不成湿。故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然热化气则水必耗,故治湿热,又理当关注伤阴。“水冻成冰,空气燥干;水凉成水,蒸发缓慢;水与热伍,湿热成焉。水源充足,湿热弥漫,水源不足,伤阴立现;与其救阴,不若清热,热除湿去,道理简单”。

下面是一则仝小林治疗“湿温”的病案。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

王某某,女,31岁。1997年7月25日初诊。

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一月余,每日体温39℃~42.3℃,热至高峰后汗出热退,退后复起,近一周腹泻,每日6~7次,昨天开始次数减少,便质黏,咳嗽无痰,舌红苔白厚腻脉滑数。

处方:藿香9克,佩兰9克,荷叶15克,大豆卷9克,生石膏30克,芦根30克,滑石30克,生甘草6克,茵陈15克,杏仁12克,白蔻仁9克,生薏苡仁18克,2剂。嘱咐下午3点服1剂,夜间11点服半剂,次日晨起半剂。

患者7月25日下午9点体温退至36℃,7月25日上午9点体温37.4℃,10点体温38.3℃,下午3点体温37℃,全天体温未超过38.3℃。但仍发热,咳嗽,热邪为甚,继在前方基础上加黄芩9克,桑白皮30克,桔梗18克,增强清肺热之力,3剂药后热已退至正常。

患者发病季节在夏季,热势难退,腹泻,便质黏,舌苔厚腻,脉滑数,证属湿温,方以三仁汤加减,重剂生石膏、芦根、茵陈清热,佐以薏苡仁、滑石、大豆卷利湿,主次分明,照顾全面,故用后热势大减,湿邪大去,再增清泻肺热之力, 3剂热退病除。三仁汤原方配伍中,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三仁合用为君,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半夏、厚朴为臣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佐使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诸药共用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然综观此方,利湿有余,清热不足,用于湿温高热,必重在清热。湿热相因为邪,纠缠不清,难以速除,此患缠绵月余的高热能短期获愈,关键是因明此“治湿热、关键在清热”之理也。

仝小林教导我们,不仅要从自然中善于观察(形象),还要通过类比开启智慧(比象),通过反复实践,最终抽提出规律(抽象)。他经常执简驭繁,点化我们,很多治病道理,就在自然界的规律之中。

比如怎样理解寒湿:请先回忆一下水边的苔藓。凡苔藓长得好的地方,一定是不见或少见太阳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阴暗潮湿寒冷没有阳光的地方。舌苔白厚如积粉,是典型的寒湿,“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怎样治呢?给足阳光,苔藓自除。当然还要利湿。

那么如何看待湿浊淤痰瘀呢?我们正常的体液是流动的、清爽的。像一条清新的河流。当雨水过后,水多了,这就好比湿。倘若雨水卷进来很多泥沙,这就好比浊。许多浊物沉到河底流动缓慢,这就好比淤。淤的底下就是泥,泥就好比痰。痰的底下就是更坚硬的泥,其硬度已接近河床,就好比瘀。

道法自然、取类比象。首先形象,然后比象,最后抽象。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8235.html

相关推荐

各类医书上治感冒的用药

每个季节更替时都会出现气候的不稳定性变化,以致于身体机能本来就低下人常常会感冒,在这里中医中药秘方网小编汇总了各类医书上治疗常见感冒的辩证用药,经常容易发生感冒...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040

归梢汤治疗痿证有死血者。归梢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归梢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归梢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痿证有死血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归梢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归梢、赤芍、莪术、桃...

VIP秘方 2025-10-29 0 2692

寒风“吹来”不少眼病

风一吹,很多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就会流出眼泪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迎风流泪。“三九”以来,林先生经常感觉眼部有严重的异物感,开始,他以为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493

当归膏治疗耳鸣兼聋。当归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当归膏的秘方制作方法,当归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耳鸣兼聋。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当归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当归半两,细辛半两,芎...

VIP秘方 2025-10-29 0 2339

治疗妇科病 重视调理脾胃

王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666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肝经之行,从足贯顶,经足腿,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注肺,循喉咙之后,上入喉头及鼻咽,连目系,出额下颊,会头顶,抵绕唇内。胆经之行,从...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40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