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重视道德修养寿得长

我国传统养生家认为,人的寿命与德行修炼密切相关。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仁者寿” 的观点,并多次对弟子强调:“大德必得其寿”。修性养德在中国养生史上不唯孔孟所倡,无论是道家的老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苟子,还是历代医家都将其作为养生之首务。唐代名医孙恩邈在《干金要方·养生序》中指出:“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又说:“道德曰全,不祈寿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明代名医孙志宏亦说:“德为福寿之本,若其刚恶不肯好德,柔弱而怠于修养,则祸及随之,而绝福寿根源矣,至卫生一,节,尤为修德中事也。”

古人强调在养生中要注意养德的主张,确有见地。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是实现自我保健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现实生活中许多疾病的发生,并非都是由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饮食不当、劳逸失宜或外伤所致,而源于不良情绪的疾患占有很大比例。美国医学家们近年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都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不良情绪的发生,有些来自难以防范的被动因素,但许多还是由自己的不良品行引起健康的自我损害。如有些人纵欲贪欢、迷花恋蝶,有些人贪污受贿、谋财害命,这些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人,为世人所唾弃,其非道德行为必然在其心理活动中产生一种恶劣心态,其心境往往处于一种紧张、内疚、自责、忏悔、恐惧状态。这一系列的精神负担和异常情绪,不但摧毁了健全的精神面貌,而且还会激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反应,进而影响到人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必然导致疾病缠身。

人们若重视道德修养,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光明磊落,行善积德,心胸坦荡,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纵然遇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险境,也能够泰然处之,渡过难关,走向坡岸。《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这就是说,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智安定,气血调和,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能使“形与神俱”而获长寿。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及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忠诚、仁慈、善良、正直的人。具有这样高尚情操的人,于国、于人、于己皆无愧疚,方能堂堂正正,安然处世,心理宁静,灾病不生,福寿永存,使自己真正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皆完美”的健康者。(赵广兰)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7541.html

相关推荐

治疗妇科病 重视调理脾胃

王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665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6

产后重“四通”

2004年初夏,乡邻李某因其妻产后3日,腹胀腹痛,大便不畅,邀笔者出诊。观其面色萎黄,精神萎顿。问其所苦,言产后3日,少腹疼痛,欲大便而不得,时有恶露排出,伴有...

精品偏方 2025-10-23 0 2448

功法养生?重在调神养心

中医同样讲究心理养生,而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一些养生功法,其实也是重在心理养生。这点与外国的一些养生功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源自于印度的瑜伽,其本质也是重在养心调情...

养生秘方 2025-10-12 0 161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