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常遇到的中医药引

  在服用某些中药的时候,医生会嘱咐用药引送服,那么药引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广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刘国新表示,在开处方时,用药的搭配有如君臣的结构。而药引在中医理论上写作佐使药,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君药来配合治疗。药引的作用有以下三个。

  增强疗效 药引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强药物的疗效。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用热姜汤送服能增强疏散风邪的作用,或吃完药喝上一碗热稀粥,有助发汗,也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健脾胃的中药汤剂,常用大枣汤送服,这也是为了增强疗效。

  直达病所 一些药引可以使得药物的治疗作用直达病所。比如服用治疗肾虚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一般要用淡盐水送服。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

  缓和药性 药引有时还可起到缓和药性的作用。比如清热解毒药的药性寒凉,容易伤胃,含贝壳矿石类的中药较难消化,都需要用米汤送服,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顾护胃气。使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药物时,常常用红枣作为药引,以缓解毒性。

  不同的药引有不同作用,有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等。据广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药师梁基智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药引有以下几种:

  食盐 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生姜 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 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 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 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如清暑解热的白虎汤。

  大枣 甘、温,归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刺激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苈)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蜂蜜 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用蜂蜜1~2汤匙为引。

  食醋 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之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红糖 甘、温,能补中、祛瘀。常用于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药引。

  指导专家:广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刘国新

  广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药师 梁基智

  记 者 朱志安

  通讯员 高三德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993.html

相关推荐

胸胁闪痛 中医治则解郁理气方

组成:神曲15克、法夏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党参20克、肉豆蔻10克(后下)、桂枝12克功效:除痰理气开郁、通阳...

精品偏方 2025-09-14 0 2038

肩周炎发作两年余中药治愈方

李某,女,40岁,自诉右侧肩臂痛反复发作两年余。活动受限,自觉局部皮肤发凉,天冷时加重。曾多方诊治未见好转。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病机乃局部受寒,气血凝结。笔者采...

精品偏方 2025-09-14 0 1446

苗医特色履蛋诊疗法

苗医理论认为“无毒不生病.无乱不成疾”和“毒为百病之源”,且毒存在于体内而必发于体外. 因而各种体内的毒素都会在...

养生秘方 2025-09-14 0 738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仁和精诚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

养生秘方 2025-09-14 0 1749

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农村推广

这几年来,浙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至2013年,该省创建了19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4个单位被纳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建设项...

养生秘方 2025-09-14 0 34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