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几近湮没了中医的精华

  现在的中医界有几个特点:看后世方书的多,读经典的少;用时方的多,懂经方的少;以方(药)套病的多,会辨证的少;开大方的多,开小方的少;热衷于西医的多,笃信中医的少;普及西医的多,宣传中医的少;学风浮躁的多,潜心钻研的少。这几多几少的特点,几近湮没了中医的精华,模糊了中医的特色,制约了中医的疗效,使中医看似兴盛,实则衰落。

  目前,有些医生开方不见法度,废医存药,别说用经方了,真正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来开时方的也不多见了。会辨证开“方”的不多,而套症状开“药”的却多见。

  中医治病不叫开“药”,而是开“方”,开“药”和开“方”,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中医的“方”,是在单味药治病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的,各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巧妙地配合,能达到互相间协同作用和制约毒副作用的功能,是以方来协调人身整体阴阳以祛病,治病就是辨证开方,这是中医治病的根本方法,一张处方,不论是经方还是时方,方中不论药物多少,配伍原则是严谨的,是有法度的,是经过历代医家长期应用并证明确有疗效的,体现了古人整体辨证思维的智慧。

  自古以来,真正的中医治病都是说:“我给您开个方吧”;而西医治病就常说:“我给您开点儿药吧”。因为,中西医治病的思路和理念不同:中医是辨证而开“方”,是治人,着眼于人体整体阴阳的平衡和谐。而西医是对症开“药”,西药是以理化指标来定位药理成分的,着眼于人体的局部病变。所以,中医的有辨证有理法的处方过程就是“开方”,而不叫“开药”。如果放弃了辨证的理念开“药”,就是套症状而没有法度的药物堆积。如见一个症加一味药,见一个病加一味药,如病人头痛,就加川芎、藁本、白芷等;头晕就加天麻,钩藤等;失眠就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朱砂等;腰痛就加杜仲、川断等;胸痛就加丹参、红花等。小小的一张处方中堆满了几十味药物,药方芜杂,没有法度。因此有人调侃说,这样的方子哪里是治病的,纯粹是卖药的。

  还有一些中医用中药不仅不用中医的辨证理念,而且也像西医一样思维,治病抛弃中药鲜活的自然之性而只看重中药的生理、生化成分,倾向于以西医的生理、病理指标来开中药,这种开出的“药”,是被完全西化了的中药。如西医说要抗菌消炎治疗,就用清热泻火药堆积;西医说要治感冒抗病毒,就大上清热解毒药;西医说要改善血液循环,就以大队的活血化瘀药罗列;西医说要治疗高血压病,就大开特开平肝潜阳、平肝熄风药等等,治病不讲理法,不明阴阳,也趋从于什么“药理作用”“有效成分”,这种中、西医思路不清的处方,这样以药套病、套症状,废中医思辨而牵强附会于西医理论的治疗,是思维懒惰、心态浮躁的表现,是中医学术的退化,这样的方子疗效又能好到哪里呢?

  这些中医特色弱化和缺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缘于部分中医不读《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没打牢中医的根基。这也是当今中医西化、退化的因素之一。相对于不少业内人士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情不高,业外却有不少人认识到了中医治病的长处以及中医经典的重要性。

  目前,有不少非中医人士在学中医经典,研读《内经》和《伤寒论》,而且学得还相当不错。他们有的拜明师学习,有的热心参加各类经方学术论坛,很有一股子苦学精神。笔者的一位学生,原是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爱学习,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颇有兴趣,最终被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丰富、质朴而厚重的理论所折服,每天读之不辍,受益匪浅。她有次谈到读书的体悟时说:“离苦得乐之法,除却澄气宁神,惟有读书。夫书之耐读者,惟有中医经典《伤寒论》与诸圣贤书”,此堪称学有见地。

  还有一位名老中医谈到他曾与一位中学教师聊天,当谈到中医经典《伤寒论》时,这位中学教师侃侃而谈,非常专业,很令这位名老中医叹服,最后这位中学教师总结一句话说:“纵观历代医家,谁治病都比不上张仲景。”由此可见,业外人士对中医经典的认识之深刻,比我们专业人士丝毫不差。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思考中医的前途,认真思考经典经方传承的重要性,学中医必须潜心读经典,寻找中医的根,抓住中医的根,走对中医的路。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713.html

相关推荐

盐敷肚脐固精止遗

性功能下降,是很多中年男性懊恼的问题。中医男科医师有时会建议这些男性试试盐敷肚脐。食盐敷脐,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对于男性来说,尤...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23

中医辨证施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指临床上肝硬化腹水病人经其他方法治疗而腹水难以消退的疾患,属危重症之一。笔者据长时间跟随关幼波名老中医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探索,认为应在突出...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59

疾病观 中医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论运气七篇的疾病观疾病,是人体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变化,亦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状态之一。疾病观,是关于疾病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1]。疾病观能够...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23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对于早期诊断心脏病有极大优势。一则耳垂出现冠脉沟,确诊率达九成;二则舌下静脉发黑或发紫,患心脏病的概率很大;三则嘴唇或指甲呈青紫色,即是心血阻滞之症;四...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258

中医辨证论治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发作时类似于心脏病,临床常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出汗,甚至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濒死感、失控感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很多患者在检查后,虽然已...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46

中医养生从“顺四时”起

专家简介  樊正伦生于1946年,教授、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至今已有近4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以治疗内科疑难杂...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3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