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误解:学经方就是学伤寒

  在当今中医界有一种误解:学经方就是学伤寒。这是一个误区。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它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疾病的辨治规律做了系统论述。

  应该说,《伤寒论》里句句有理。但作为一部临床著作,书中并没有坐下来四平八稳地铺张开讲理,而是把理融入到法、方、药之中。

  如阳明属土肯定是在讲理;六病的欲解时肯定是在讲“人定应天”之理;疾病规律的传变日数,肯定是在讲理;论述“阴阳自和”、津液、阳气等肯定是在讲理;在表、在里之辨肯定是在讲理;论中经常出现的“以……故也”之类的句式肯定是在讲理……

  理、法、方、药,理当为先。在《伤寒论》的学习中,“无理寸步难行”,不讲理是无法读懂《伤寒论》的。

  讲理自然是难的。因为需要医者对天地人的揣摩,对阴阳的体悟,对五行的思辨;还需要还原仲景时代的学术背景,要把自己的思想穿越到仲景时代,才可以读懂仲景的文字。

  于是,有很多学者避难就易,提出“方”是《伤寒论》学习的核心,并且为了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颠倒黑白地说,《伤寒论》本就是一部方书,不谈理。

  客观地说,从方入手和从理入手,都只是学习中医的一种门径。

  从方入手,属于从易到难。了解一些方之后藉此入门,对于制方之理,人体生理病理都要有个系统认识,才可从临床匠进化为临床家。从理入手,属于从难到易,对于理有系统的认识之后,需要把泛泛的理论落实于临床,使理论不至于流于空谈,才可让理论指导临床而成为实干家。

  在实际的学习中,大家多属于混合型,既学方又学理,慢慢让理法方药去融会贯通,但这个时候需要让自己思路清晰,需要正确定位《伤寒论》的学习和经方的学习。

  首先不可认为学经方就是学习《伤寒论》。学习经方而不顾及《伤寒论》中对于理及疾病规律的认识,容易流于方与症的肤浅对应,变成“执方欲加”者,用几首熟悉的方子来来回回去碰。

  其次需要明白,中医所讲求的辨证论治,是辨证在前论治在后。而且,准确辨证是精细论治的前提,如要通过学习《伤寒论》学到准确辨证,唯有重视《伤寒论》中的机理、规律一途。

  笔者读过一些日本医家用经方的医案,一言以蔽之,就是“执方欲加”,就是以病在试方。

  浅则浅矣,容易让中医后学试用偶中,有容易上手的感觉。但中医学问真是能速成的吗?

  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远!

  方药的使用,如流于一种技术的推广、交流,而不涉及人体机理的探求,再“热”也无法稳定、持久。

  历史上,局方(经验方,规范后在当时也可以称为经典方)虽在宋元盛行,但终究被金元四大家淘汰。

  然而今日,历史的闹剧正在上演其翻版,作为中医人,身处在当代“理与方”的交争中,应该警醒。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692.html

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3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5

鳖甲乌梅丸治疗疟疾。鳖甲乌梅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鳖甲乌梅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鳖甲乌梅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疟疾。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鳖甲乌梅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鳖甲1片(醋炙酥...

VIP秘方 2025-10-26 0 3306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