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周耀庭辨认治寒热往来病症

周耀庭,男,汉族,1930年出生,浙江岱山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本科双师型师承教育名医导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感染性疾病研究所专家。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60余年,精通中医温病学,擅长运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的疑难病症,尤专于治疗长期发热、咳喘、腹泻、小儿多动症、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长期以来,历代医家对湿阻膜原认识不一,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但是临床中湿阻膜原型发热患者却并不少见,临床误辨较多。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周耀庭教授(主任医师)临床50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尤其在温病学理论方面造诣颇深,擅用中医温病学理论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疗效卓著。

他多年来非常重视湿阻膜原型发热,从理论到实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侍诊,深感其经验可贵,现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共享。

膜原不是简单的解剖部位

“膜原”一词,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膜原也。”明·吴又可继承了《内经》的膜原理论,并紧密联系温疫临床实际,在其著作《瘟疫论》中明确提出邪伏膜原,以及相应的证候特点、治疗原则和方法,并创制了著名的方剂“达原饮”,贡献卓著。

后世医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膜原、邪伏膜原证有诸多发挥,各执一词,没有统一的认识。周耀庭认为,对于吴又可所说的“膜原”,不能单纯机械地理解为直观可见的解剖部位,应该将其理解为是一个特殊的层次:

膜原是正邪交争的场所,是病邪潜伏之地,膜原是病情传变的始动之地。在治疗上,膜原为气血、药力难达之地。膜原地处脏腑之外,肌肤之内,外不在表,内不在里;少阳、三焦与之密切相联系。膜原中多空隙,痰湿容易留聚,因此膜原证与痰湿密切相关。病因或为痰湿、或为湿热,但必兼湿邪,没有湿邪的存在,不能发展为膜原证。

辨治膜原证要点

一是辨邪气性质:湿阻膜原型发热与痰湿密切相关,故患者虽高热但面色黄白而不红赤,舌苔腻滑而不干燥,久病高热而精神尚可。皆因痰湿阻遏膜原,湿遏热伏。

二是辨发热类型:本病体温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临床表现为“往来寒热,休作定时,先寒后热,汗出烧退”的特点。典型者寒热分明,薛生白《湿热病篇》中将其称之为“寒热如疟”。

三是辨疾病演变:湿邪黏腻,膜原多空隙,痰湿容易留聚其中,疾病传变较慢,故湿阻膜原型发热患者一般具有长期发热的特点,患者病程短则持续几周,长则几个月甚至数年不愈。

四是辨明常见误诊原因: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特别是恶寒症状不明显。本应先寒后热,寒热如疟,寒热分明,常常因恶寒症状较轻、医患多未发现此症状,导致本病极易被误辨为但热不寒的阳明热证,从而误用白虎汤甚至紫雪散等寒凉药进行治疗,不仅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反而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周耀庭强调本病临床辨证的关键点是对往来寒热的辨认。这就要求医者耐心细致地进行问诊,如果患者恶寒症状确实不甚明确,也不可急于下诊断,还需要参考体温波动情况、面色、精神、舌、脉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方法:根据本病的性质与特点,证属痰湿壅盛,阻遏膜原。故治疗的原则是化湿祛痰,和解表里,开达膜原。常用如达原饮、柴胡达原饮、雷氏宣透膜原法等方加减化裁进行治疗。

病案举例

例1 汪某,男,35岁,2010年10月初诊。

患者于2010年6月23日在某医院行脑膜瘤手术,手术顺利,但术后即发热。体温每天上午正常,午后体温开始逐步升高,傍晚至夜间达高峰,最高体温达39℃。发烧前有恶寒,随后但热不寒,数小时后汗出烧退,日日如此,反复不愈。偶有咳嗽,痰量不多,经多方治疗未效。来诊时舌苔薄白腻满布,舌质淡红,脉弦滑略数。

西医诊断:中枢性损伤性发热。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阻遏膜原。

治则:清化湿热,开达膜原。以柴胡达原饮加减。

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9克,草果10克,槟榔10克,茵陈15克,茯苓15克,青蒿10克,连翘15克,藿香10克,石菖蒲10克,滑石10克。 服上药7剂,体温恢复正常。2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例2 齐某,男,68岁, 2009年8月初诊。

患者发烧半年。曾服感冒药、抗感染药无效,也曾在某医院输液7天无明显变化。体温每日上午正常,下午升高,发烧37.3℃以上则伴有肩部紧痛不适,体温最高达38℃。曾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免疫、风湿、CT等多项检查,血沉45mm/h;C反应蛋白稍高:0.873mg/dl,其余均正常。来诊时舌尖红,舌苔淡黄腻,脉弦细滑。

西医诊断:发热待查?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阻遏膜原,外感风邪。

治则:清化湿热,开达膜原,散风通络。以柴胡达原饮加减。

组方:柴胡15克,青蒿10克,枳壳10克,黄芩15克,秦艽10克,防风6克,草果10克,槟榔10克,法半夏9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茵陈15克,连翘15克,丝瓜络10克。

服药后体温逐渐下降,4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巩固2个月停药。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554.html

相关推荐

低频刺激人体腹部 治疗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但是长期服药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而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的优势,既能有效避免并发症,又无毒副作用,方法...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99

神仙凝雪膏治疗神仙凝雪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神仙凝雪膏的秘方制作方法,神仙凝雪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神仙凝雪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白茯苓36斤(锉,水煮...

VIP秘方 2025-09-10 0 936

虎睛丸治疗小儿惊风。虎睛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虎睛丸的秘方制作方法,虎睛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虎睛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虎睛1个(净洗,细锉,慢...

VIP秘方 2025-09-10 0 202

半夏汤(《千金》卷十七。)治疗肺劳虚寒,心腹冷,气逆游气,胸胁气满,从胸达背痛,忧气往来,呕逆,饮食即吐,虚乏不足。半夏汤(《千金》卷十七。)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半夏汤(《千金》卷十七。)的秘方制作方法,半夏汤(《千金》卷十七。)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肺劳虚寒,心腹冷,气逆游气,胸胁气满,从胸达背痛,忧气往来,呕逆,饮食即吐,虚乏不足。欢迎...

VIP秘方 2025-09-10 0 821

胃病患者别用四类药

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患者平日应避免服用下列四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钠、索米痛片等。这类药物退热效果较好,但对胃黏膜有较强的...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9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