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 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及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中医教育。从1954年开始,先后出台改善中医进修教育、开办“西学中”班、师带徒、创办中医学院等措施,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卫生行政部门在“中医科学化”思想指导下,开办中医进修学校,让中医学习西医,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中医人才,而是西医化。1954年初毛泽东主席指示要改进中医工作。1954年10月26日,中央文委党组在《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强调“改善中医进修问题”,随后中医进修教育转变为培养在职中医人才的“继续教育”。


“团结中西医”是新中国三大卫生方针之一。毛泽东强调问题的关键不是中医学习西医,而是西医学习中医。1954年6月,《光明日报》社论指出:“西医学习中医,是作好中医工作,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关键所在。”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创办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招收84名西医师学员。1958年10月,毛泽东对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上批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之后,“西学中”教育在全国达到高潮,到1960年5月,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已有37个,学员3000余人。其中涌现了一批中西医兼通的高级医生,为中西医学术深层次结合打下基础。


中医师承教育,自古以来就发挥着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作用。新中国卫生部也很重视传统的师承教育,1956年4月发出《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指示》,计划到1963年,全国各地培养48万师带徒的学员,基本解决人民大众对中医医疗的社会需求。


中医教育纳入国家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是民国以来中医界前辈几十年来为之奋斗的理想,也是中医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壮大的需要。为了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中医工作的指示,1956年2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拍板,决定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成立中医学院。之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自此开始,中医高等院校就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中医人才培养的规模化、现代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中国初期,中医院校的教学大纲、教材延续民国时期民办中医院校教育,以中医原著为主要教材。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卫生部于1958年7月、1959年4月先后在南京、成都召开座谈会,讨论、编写全国中医学院统一教材;于1960年,召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5所中医学院,审定了中医基础、临床各科共17门教材,并于1962年出版(一版)。1962年7月16日,北京中医学院秦伯未等五位老中医针对第一批中医正规大学毕业生所存在的问题,向卫生部党组提出《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建议加强中医基本功训练,增加医古文课时和中医课程比例,补充原著选读等,突出中医主体性,史称“五老上书”。随后,卫生部组织修订教材,在一版基础上增加《金匮要略讲义》等教材共达到18部,1963年出版(二版)。同时大幅增加中医理论、中医经典及传统文化课的课时。二版教材奠定了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的基础,对中医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医院校正是在党和国家中医政策支持下,从创立、探索、改进、壮大,最终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对传承中医、保障人民大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培养的人才现今正承担着我国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的重任。师承教育对于中医教育尤其是临床学术和经验传承有着独到的作用,西学中教育是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153.html

相关推荐

县级中医医院财政投入补偿现状

县级中医医院政府投入政策待完善县级中医医院财政投入补偿现状我们对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中医医院进行了调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黑龙...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29

王永江:不幕良相慕良医

民国年间,辽宁有一位声名显赫的省长,原是一位中医。虽然他自诩“不慕良相慕良医”,却走上一条从良医到良相的人生之路,他就是王永江。王永江,...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46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