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下法 荡涤胃肠排除病邪





下法,亦称泻下法,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使停滞于肠胃之宿食、积滞、实热及水饮等从下而出,从而荡涤胃肠、排除病邪的一种方法。下法的应用范围广,见效快,凡是胃肠实热积滞,大便不通,以及体内蓄水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此外,落马坠井、跌打损伤等外伤疾患也可用下法。





下法之最初来源于《黄帝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因其重而减之”,后张仲景根据《内经》以及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寒下的大承气汤、温下的大黄附子汤、峻下的十枣汤、润下的蜜煎导等36方;元代张子和则进一步推广和扩大了本法的应用和范围,认为“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因此,“下法”实际上包括了通、泻、降、利等诸法,体现了“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以泻为补”等中医理论。





根据下法药物的性质,可以分寒下、温下两类。“寒下”所用的药物多性质苦寒,代表方剂有大黄、芒硝等药物组成的大承气汤,适用于肠胃实热证;“温下”所用的药物性温热,药物有巴豆、续随子等,代表方剂有大黄附子汤、备急丸等,温下适用于脾胃寒实积聚的患者。





根据下法药物的峻烈程度,又有峻下、缓下之分。“峻下”是猛烈攻下的意思,“缓下”是缓和润下之意,这是因为在使用下法时,除了要考虑病情的寒热外,还要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如“寒下”的大承气汤,属于峻下性质,而脾约麻仁丸则属于缓下性质;“温下”方剂中的备急丸属峻下,济川煎属缓下。





临床上,下法常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如与汗法、补法、和法相互搭配,能更好的治愈疾病,维持体内元气。下法若应用及时,护理得当,能有立竿见影之效。





由于下法容易耗损正气,因此,老人、孕妇及体质虚弱者禁用,处于哺乳期和经期的女性也要慎用。使用下法时的注意事项与吐法、汗法类似,祛除病邪后就要马上停服药物,以免伤及胃气,并应多喝粥汤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杰

张觅





相关链接





脾约麻仁丸





脾约麻仁丸,简称“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对于正气不虚,身体没有其他疾病,仅有大便秘结者,最为适合长期服用,是既安全,又无副作用的最常用的润肠通便药物,寒热虚实体质都可以服用,至今仍在各大医院和药店有售。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5428.html

相关推荐

和胃汤治疗积聚痞块。和胃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和胃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和胃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积聚痞块。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和胃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人参3钱,白术1钱半,陈...

VIP秘方 2025-10-29 0 2857

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公元150年,东汉医学家、被国内外医学界尊奉为医圣的张仲景诞生在南阳的土地上。他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125

口臭的毛病 黄连泡水可治

偏方名黄连泡水【食材】黄连5克,白糖20克。【方法】将黄连5克放入杯中,倒入开水100毫升,再加入20克白糖,拌匀冷后服用,每日两次。【外公问诊记】一次,妈妈的...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119

含“灵宝”的中医方剂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就有千千万,因此研究地名也成为一门学问。要说最与道家结缘的,与中医关系最密切的地名,非灵宝莫属。  “灵宝”...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1290

中药内服穴位敷贴治疗尿毒症

尿毒症是人们共知的慢性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尿毒症有明显的特色。良好的疗效应该建立在各种方法协调配合的基础上,除了透析和药物治疗外,中医在治疗尿毒症上的优势也是毋庸...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35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