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三元气候不同

  读吴鞠通《医医病书》,其中第5篇就“三元气候不同”对于医学的影响有详细的阐述。吴鞠通认为:仲景为下元之明医,其所著《伤寒论》客观上是针对“下元”气候背景所生疾病而作,后世不可不辨自身所处是否为下元,就盲目地套用仲景的方法。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治法选择是时势使然”的东方版。

  三元是纯粹东方术数体系中的内容,通俗地讲“三元”就是天的大气候变化的一个周期,时间为180年,按顺序称为上元、中元、下元,各60年。笔者数年前探讨治法选择的客观性时,依托的内容是竺可桢先生的论述,是西方方法对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应该讲是西方版。

  讲“三元气候不同”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据资料显示:从1984年至2043年,也属于东方术数体系中的下元。如果这个前提是正确的话,可以为近年伤寒学术流行以及火神学说的崛起提供“天时”上的依据。《伤寒论》是为下元之年的疾病而写的,当今如果属于下元,则参考《伤寒论》方法治疗当今的疾病就变得理所当然。

  讲“三元气候不同”对学习中医各家会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大自然是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不着痕迹地指挥着人类的各项活动。无论是竺可桢先生对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还是古代数术体系三元气候不同的描摹,都是在为历史上“天”的变化把脉。如果能把这种研究的成果及时补充到中医各家学术的研究中来,中医各家的兴替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知其然”阶段,而是进入到“知其所以然”阶段。过去更多地把中医各家的兴衰归结于“人事”,与“天时”比起来,“人”的因素应该不是唯一的。

  为什么多数人不了解“三元”之说呢?吴鞠通找到的原因是:“人多无是长寿,不能遍历三元”,于是缺乏感性认识;加之“读书之时,得少便足,偏好偏恶……爱读简便之书,畏历艰辛之境”,缺乏理性而深入的思考。

  “三元气候不同”对于医学的影响大吗?吴鞠通以其切身经历为据,说:“余生于中元……温疫大行,余著《温病条辨》,以正用伤寒法治温病之失;及至下元甲子以后,寒病颇多。辛巳年,燥疫大行、死者无算,余作霹雳散以救之……余一人之身,历中元则多火症,至下元则多寒症、燥症……”对于当时已成大家的70岁高龄的吴鞠通老人的话,我们不可轻视。

  时空背景决定了医学流派的变迁,并且可以宏观地决定今后的治疗向何处转变、我们应该自觉地去参考哪个相类时间段的医学著作。虽然我们还不能明确地知道时空变化的规律,但是一定要对于时空的变化,心存敬畏,而不是因为不可知就狂妄地排斥。只有理性地信其有,才有可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步步接近时空变化规律的真谛。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5067.html

相关推荐

喉痹,慢性咽炎 行气化痰散结治方

廖某,男,60岁,教师。门诊号:004002。咽喉部反复不适 10年,加剧1月。10年前患者始感咽部干燥不适,时有异物感如鱼刺,或如炙肉,干咳。口服螺旋霉素等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525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4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3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绿豆

采访专家 西安市第五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主任 胡心愿炎炎夏日,要问哪种食物是人们餐桌上的最爱,绿豆一定得票率很高,绿豆汤、绿豆稀饭等成为很多家庭晚餐的首选食物之一...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6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