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清代皇家宫廷医药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和他的研究生及其名医传承工作室的弟子们数十人,就陈可冀院士的学术思想之三——“从宫廷到民间:清宫医药档案医疗经验研究”进行了广泛的座谈。

  清宫医派囊括我国南北传统医学特长而兼擅,陈可冀院士倡议并主持清宫医药档案整理研究32年以来,他和他的团队不仅对尘封多年的数万件原始医药档案进行了文献整理,还运用新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规律性研究,并依据清宫名方开发了清宫平安丹、清宫寿桃丸、清宫八仙糕、清宫长春丹、紫禁城牌老年皂等中成药及保健品,使皇家宫廷医药走向民间,惠及百姓。真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国现存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材料近4万件,为当年帝王后妃和王公大臣诊治疾病的原始纪录。从顺治到宣统,其“脉案”或书于杏黄册中,或书于大红笺中,翔实完整。有的则逐日记载,一年订成一册。经国家档案局及中央办公厅同意,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整理研究。已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第一册书为《慈禧光绪医方选议》(1981年),随后又出版了《清代宫廷医话》、《清宫医案研究》、《清宫外治医方精华》、《清宫代茶饮精华》、《清宫药引精华》及《清宫医案集成》等著述6种。《清宫医案研究》2010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政府出版奖。近期与读者见面的两本著作有《清宫配方集成》、《清宫医案精选》。

  清宫内廷医疗经验特色在于:崇尚实效,辨证论治;法度谨严,广用经方;借重通腑,驱除积滞;征用温病时方,承先启后;废除金石丹药,侧重调补;重视家常防病,清气化湿;实践归经理论,引药丰富多彩;运用代茶饮法,调治兼顾。

  近30余年来,我们在对清宫医疗经验的医药档案继承整理基础上,进行了若干现代科学研究和开发,包括对清宫寿桃丸延缓衰老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清宫八仙糕治疗老年人“脾虚”及改善小肠吸收功能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古方生脉散对心血管系统效应的临床研究,清宫仙药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影响的研究,以及清宫平安丹治疗晕动病的研究,等等。

  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的整理,目前已陆续出版了《清宫医案研究》等多部专著,并于2009年出版了集以上著作之大成共计300余万字的《清宫医案集成》一书,本书便于系统览读和研究,可谓鸿篇巨著,但以上诸书中医案部分的编撰,均为保留档案原件及史学原貌,多依清代朝年顺序编录,以朝年为经,以人物为纬,于实际临床参考使用不甚方便。

  我们全面汇总了既往出版著作中的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通过电子化文本信息,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清宫医案信息分析系统”数据库,以清宫医案中的方药和病证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以病类案”的模式,按照中医内、外、妇、儿科的分类方法,重新编排精选清宫医案,增强了其临床实用性,集成《清宫医案精选》一书。我们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同时进行清宫医案病证与方药关联性研究,挖掘一定数量较新颖的临床适用或有特色的清宫方剂和药物,一定数量的清宫常治或擅治病种,并对其遣方用药、证治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将源于清代宫廷的原始医药档案作为一个学术流派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对清宫名医善用的名方及保健医方系统挖掘、整理。

  《清宫医案精选》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医案部分,精选了具备完整的病证-症-法-方(药)的清宫医案,利用“清宫医案信息分析系统”数据库,以临床科别为纲、疾病或证候名称为目,进行医案精选编排,共载医案近1000例。每例医案分为医案序号、疾病名称或症状、治法、方剂、药物组成、药引、外治、患者、医家、评注等几个部分。本书医案以内科病证最多,共有28种疾病810份医案,妇科、儿科医案次之,外(皮)科、五官科医案较少。第二部分为医方部分,分为常见疾病清宫代茶饮方、清宫常用养生保健方以及常见疾病清宫外治方等。书后附有全书方剂名索引。

  本书的出版可方便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临床使用,亦可供中医学和清代宫廷医案感兴趣者阅读参考。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4978.html

相关推荐

慢性便秘如何选用中成药

消化道通畅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保障,然而近20%的人却受到便秘的困扰。慢性便秘症状看上去相似,实际上却特点迥异,最常见的包括五种类型,只有用药准确才能&ldqu...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09

人格心理学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人格心理学是中医心...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69

中医治脾方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管,五味出焉。”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393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怎样,除取决于诊断是否正确、选方是否对证、用药是否合理外,与剂量不无关系。故一代宗师岳美中曾感慨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r...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88

中药方治慢性胃炎 反流性食道炎

案例  赵某,男,57岁。2010年3月17日初诊。  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1年余,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道炎...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88

健脾气清郁热 治IgA肾病方

处方:白茅根20克,黄芪、茯苓、 薏苡仁、生地各15克,白术、当归各 10克。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2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气,清郁热。主治:Ig...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3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