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丁德恩的医德医术

  由北京回民医院编著、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题写书名的《北京地区回族老中医医案医话选》,2010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本37万字的书,讲医案,说医话,31位回族老中医的行医经历、学术思想与影响、学术成就跃然纸上,凝固了近150年北京回族医药史,证明了我国回医回药的源远流长……

  开卷第一篇,介绍1854年出生的北京人丁德恩,先是义务为附近回民治病,而后在一座小木楼开设“德善医室”,医术高超,享誉京城,人称“小楼丁家外科”。丁德恩著有《德善医室疡科效方》,还培养哈锐川、赵炳南、余光甲等不少名医。正因为有了以丁德恩为代表的回族名医,北京史志才呈现这样的记载:“道光、咸丰以来,就师行医者,士人绝少,多为回族人主之,外科尤甚。”

  丁德恩的医德医术,在本书《京城回医回药旧闻》中也有详细记载,称他是“在北京近代回医中,颇有建树的名医”,为发展回医回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京城回医回药旧闻》的作者杨大绮,曾担任北京回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他的这篇“旧闻”,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说起:“回族医药兴起于唐宋,形成于元明,沉寂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回医回药同其他兄弟民族医药事业一样,成为祖国医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这番“医话”,也可以说是“史话”。

  在回医药传承和发展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为数不少的“回医世家”。收入本书的名医李敬之,便是来自“八代行医”的“回医世家”。李敬之是第七代传人。他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随父从医,是第八代传人。他的两个儿媳也是名医。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回医世家”、“回医之家”!同样令人羡慕的是,本书介绍的31位名医,这李家就占了三位:李敬之和他的长子李定忠、长媳李秀章。

  以师带徒,是回医药传承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本书占有较多篇幅的回族名医赵炳南,就是在“以师带徒”的路上书写了85年精彩的回医人生。他出生于1899年,14岁从师回族名医,25岁在北京成立“赵炳南医寓”,27岁开始收徒。他徒弟众多,有中医,也有西医。在他看来,医术是治病的工具和手段,不应有门户之见。他参与了1956年创建北京第一所中医医院的工作,医院建成后,他担任首任皮外科主任。此后,他多年担任该院的领导职务,还兼任北京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被推选为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197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本书中,赵炳南的医案医话最为丰富,既有他本人的“自话”,也有弟子们的“话他”:《缅怀恩师赵炳南》、《赵炳南先生与德善医室》、《一生德高望重
一世天下美名——纪念先父赵炳南诞辰110周年》。

  收入本书的31位回族老中医,有14人健在,有的已年过九旬。出版这样一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实用性,也是传播和弘扬回医药文化的一种有效形式。

  还值得一提的是,入选本书的回族老中医,有的参与了北京回民医院的创建,有的曾担任北京回民医院的领导,有的多年在北京回民医院行医,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也具有回民医院“院史”的作用。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4919.html

相关推荐

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治疗或有优势

●2010年全球有3560万痴呆患者,预计2050年将超过1.15亿。其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约占痴呆病例的60%~70%。中国现已成...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328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4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5

乳痈促进脓毒消散 中医外治方

外治方成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溃后除引流外,还应外敷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中药,以促进脓收病愈。郁乳期及早使用外治方,可促进脓毒消散。1.中成药外治方①金黄散:金黄散...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20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