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针刺的作用 针刺治病原理

针刺是如何起效的,针刺后对机体产生哪些效应呢?这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原理。中日友好医院原主任医师、特需门诊专家贾海忠对针刺治病原理有如下见解。
【针刺治病原理一般认识】
  常见的说法是疏通经络、安神、醒神、活血、化痰饮、补泻脏腑、补泻阴阳等,实际情况如何呢?
  疏通经络:大家常说“不通则痛,通则不痛”,针刺后痛止了,是因为疏通经络了吗?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琢磨,还是有些疑问。针刺后首先产生疼痛,按照“不通则痛”可推导出针刺后阻塞经络的结论,似乎又矛盾了。
  安神、醒神:无论失眠还是嗜睡,无论针刺哪个穴位,针刺瞬间都会“因痛致醒”,昏迷针刺醒神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临床上发现风府治疗失眠和嗜睡效果都是极好的。同一穴位风府既可安神,又能醒神。所以现在流行的说法是针刺有双向调节作用,可是详细的机制又说得不明白。
  活血:针刺后对血脉的影响,首先是血管的收缩,继发血管的扩张充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针刺局部后,首先针周围变白,紧接着就变红了,而且红晕会向周围扩展。所以不能笼统地说针刺是通过活血来治疗疾病。
  化痰饮:针刺后痰少了、口干缓解,于是有些书就写哪些穴位能够化痰、生津止渴,其实这些著作只是记录了表面的效应,而内在的机理并没有说明。针刺如何化痰、生津止渴?针刺后并不能从针里加入津液或者去除痰饮。
  补泻脏腑:针内无气血、精微等,并不能直接给予脏腑气、血、精微等物质营养,所以针刺不能直接补脏腑。同时,扎针后有针眼,但脏腑的气、血、精微等也不会随着针眼跑掉,所以针刺也不会直接泻脏腑。
  补泻阴阳:针中无阳,不能补阳;针中无阴,不能滋阴;针中无邪气,不会损伤体内的阴气、阳气。所以针刺补泻阴阳的说法也值得推敲。
  以上说法都不准确,也未能触及针刺的实质。那么针刺到底是如何起效的,首先要了解一下机体的联系系统。
【人体的五大联系】
  人体确切地说是连贯、自成系统的一种联系。机体各部从联系上划分可分为卫脉、血脉、毗连脉、极联联系、层连联系。
  卫脉:即神经系统。
  血脉:即血管系统,包含淋巴系统。
  毗连脉:神经、血管周围紧密连接的组织。
  极联联系:极与极之间联系系统,如上下极、前后极之间。比如痔疮,上层系带有结节,如果划破,痔疮就轻松了,甚至好了。这就是运用上下极之间的联系治疗疾病。
  层连联系:层与层之间的联系系统,如肤层、皮层、皮下层、肌肉层、骨骼层、脏器层之间的联系。刮痧时刺激的是皮肤层,却也能治疗脏腑的疾病,就是运用的皮肤层与脏器层之间的层连联系。
【针刺的作用】
  有了上文的知识基础来理解针刺治病的原理就容易多了。针刺主要有以下四个作用:
  以“痛”治疗:针刺首先产生疼痛,疼痛的刺激到最后疼痛或者不适消失,就是个从“痛”到“耐受”疼痛或者不适的过程。
  调神:当你关注疼痛的时候,它就变得敏感,不关注的时候就不那么敏感了。大家可能都有类似的体会。针刺后,针刺的局部产生疼痛,就转移了对原来疼痛部位的关注,这样就缓解了原来疼痛,所以针刺通过调神来治疗疾病。
  调卫脉:针刺后使疼痛介质,就是引起疼痛的化学物质消耗了,疼痛就减轻,感觉阈值就提高,也就是说,原来针刺非常敏感,然后再针刺就不那么敏感了。所以说针刺首先是疼,然后疼痛介质少了,就不那么疼。
  调血脉:针刺局部后,首先针周围变白,紧接着就变红了,而且红晕会向周围扩展。这就是针刺对于血脉先收缩血管,然后继发扩张血管的效应,调节了血脉。
  自适应:针刺后疼痛,机体为了适应这种疼痛,从而调动、协调了周身的力量。这种自适应能力,以及调动、协调的能力就是正气。正气足,则适应快,缓解迅速;正气不足,则反应缓慢,治疗效果不好。
  概括一下,就是针刺后首先产生疼痛,同时转移对于躯体原来不适的注意力,消耗了疼痛介质,提高对于疼痛的阈值,局部刺激导致血管收缩继发扩张充血,通过机体毗连脉、极联组织联系、层连联系使机体产生自适应(自愈)反应,调节气、血、阴阳、津液、脏腑功能至正常。所以基础是机体的自适应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正气,正气足、调节就迅速,疾病恢复就快;正气虚,反应慢,效果就差。
  以上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原理,但针刺不同的穴位其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同一穴位可以治疗很多部位的疼痛,同一疼痛部位可以用不同的穴位治疗,这是非特异性止痛现象。同一穴位只对某些疼痛效果好,对另一些疼痛效果差;还有某个疼痛只对某一穴位反应最为敏感,这是特异性止痛现象。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414.html

相关推荐

治疗妇科病 重视调理脾胃

王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665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肝经之行,从足贯顶,经足腿,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注肺,循喉咙之后,上入喉头及鼻咽,连目系,出额下颊,会头顶,抵绕唇内。胆经之行,从...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406

喉痹,慢性咽炎 行气化痰散结治方

廖某,男,60岁,教师。门诊号:004002。咽喉部反复不适 10年,加剧1月。10年前患者始感咽部干燥不适,时有异物感如鱼刺,或如炙肉,干咳。口服螺旋霉素等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525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应用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主要 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 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该 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有促进肺炎症 吸收、解除气管痉...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512

和胃汤治疗积聚痞块。和胃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和胃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和胃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积聚痞块。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和胃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人参3钱,白术1钱半,陈...

VIP秘方 2025-10-29 0 285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