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优秀中医科普读物的三要素

专家 简介:毛德西,男 ,69 岁,河南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受、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临床工作近50年,近年来在诊病之余,还研究中医养生保健。

近年来,在大小书店及报刊亭内,中医科普读物及医药科普报刊琳琅满目,这对提高百姓的养生保健认知无疑是有益的。但翻开细阅,形式雷同、内容空洞者多,而通俗易懂、实用新颖者少。其中原由,与作者的中医知识与文化素养有密切关系。有的作者,从未给病人扎过针拔过罐,却在那里讲解针灸养生;有的从未把丈脉看过病,却在那里讲中医的方病治病。

老百姓怎样才能选购到真正有用可靠的中医科普报刊和书籍呢?笔者认为,通俗、实用、新颖是判断中医科普读物是否优秀不可缺一的要素。

一是通俗:通俗易懂是科普文章的第一要素。通俗,就是要尽量用百姓的语言来叙述。百姓的语言,来自生活,真实、明白,具有感染力,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在行文中,适当地引用中医经典语句,也是必要、可行的,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而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经句,尽量少用或不用。要充分利用中医理论“取类比像”的思维优势,使深奥的中医理论变成通俗的白话文。但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的养生俚语、谚语,恰如其分地引用,会有很强的说服力,如“要想长生,肠中常清”、“先睡心,后睡眼”、“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调”等,这些句子,百姓喜闻乐见,且易懂易记。有的科普文章专业语句太多,又没有必要的说明,读起来晦涩难解;有的还说一些外行话,如将“中气”说成是“肺气”,这种解释很容易使人如人云雾之中。

二是实用:科普文章是为了宣传科普知识,使百姓看得懂,用得上。特别是养生文章,关系人的健康,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文化素养,要有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有的科普读物竟然说:痛风病人可以喝啤酒,糖尿病人叫‘以随意吃,吃红薯可以治疗癌症,喝绿豆水可以治近视眼等等,这些违背科学道理的文章,使不少读者深受其害。对于自已所写的养生知识,必须在生活中有实用价值。如关于衣食住行的养生,不能自相矛盾,使人尤所适从。对于中药养生,不但要明确说明药物的“正作用”,还要说明它的“副作用”,如写人参,在写它的养生价值时,必须写它的禁忌症,使读者明白“人参也不能随意乱吃”的道理。中医学非常注重体质的差异性,强调 “因人、因时、因地”的差异,主张 “辨证用药”、“辨体用食”,“明心开导”等,只有在辨证、辨体的前提下,才能突显实用价值,,不分青红皂白,都去服用“固元膏”,那是不科学的。

三是新颖:所渭新颖,就是要改变用教科书的方式去写科普文章。新颖,包括体例新颖和内容新颖。内容是文章的核心,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表达方式。体例新颖,既可以采用问答式,也可以采用分卷式;在行文中,应图文并茂,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精神与视角的双重享受。中医科普应当遵循中医基本理论去取材,去叙述,但也要尽量吸收现代科普知识,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例如写五谷、蔬菜、水果的养生知识,既要写其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更要写所含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如辅加一些画图、表格说明更好。在具体叙述中,也应注意文章的趣味性,加一点有关的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可以引人人胜,使渎者在乐趣中获得养生知识,加深记忆,以利于在生活中实施应用。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2406.html

相关推荐

常用妇产科的中药应用

几千年来,中药是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妇科领域,中药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但是,随...

精品偏方 2025-09-16 0 932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对症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震颤麻痹,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震颤是...

精品偏方 2025-09-16 0 1556

头痛匝月数易其医未愈 中医针剌

储某某,女,49岁,头痛匝月,数易其医未愈。曾到县医院做CT检查,无特殊发现。西医消炎镇痛加维生素治疗数周无效验。在县中医院经中医诊疗,服用中药10余剂,罔效。...

精品偏方 2025-09-16 0 1456

敷脐治疗小儿病三则

1.小儿感冒 葱白、苏叶、薄荷各适量,共捣烂如泥,敷于脐上,固定。具有发表散寒功效。2.小儿便秘大黄3 克,食盐4克,共捣细末,填于脐上,固定。具有润肠通便功效...

精品偏方 2025-09-16 0 854

产后抑郁 中医治则清利湿热方药

产后抑郁患者某,女,35岁,2018年5月14日初诊。6年前患产后抑郁症,经心理治疗、规律服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近4年后症状好转,已停用药物近1年。近期因计划二...

精品偏方 2025-09-16 0 109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