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五源学说的自然哲学物质观
五源学体现了藏族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 想。 它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土、 水、 火、 风、 空5 种物质所源生 (简称五源) , 事物的发展变化、 形成 存灭, 都是这5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互滋生、 演变、 发展的关系, 进行抽象推演、 归类, 用来解释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形式, 是一种具有系统 的逻辑思维方式, 很早用于佛教哲学和吠佛陀医学, 随着五源的盛衰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尤其在 藏医中对此极为强调。 五源学说运用到藏医理论领 域, 并用以阐述人体的三因素、 人体生理、 病理及临 床药物等诸多方面。 《四部医典》 中说: “疾病产生于 五源, 治疗药物亦由五源生” [1]663 。 藏医核心理论 “三 因” (隆、 赤巴、 培根)也以五源为根基。 藏医认为人之本体 [2] 即: 清液、 血液、 肌肉、 脂肪、 骨骼、 骨髓、 精液; 3种排泄物即: 粪便、 尿液、 汗 液; 3种病因即: 隆、 赤巴、 培根; 药物之六味即: 甘、 酸、 咸、 苦、 辛、 涩; 十七效即: 寒-热、 温-凉、 干-稀、 润-糙、 轻-重、 稳-动、 钝-锐、 柔-燥、 软; 一切生理、 病理、 药理都由五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 故可以说 五源为一切物质的组成单位, 而五源概括为: 具有稳 而硬之特性的土、 具有润而湿之特性的水、 具有热 而锐之特性的火、 具有轻而动之特性的风以及产生 一切物质的前提之空 [3] 。
现代物理学四大基本作用力与藏医五源功能 的共同点
现代物理学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基本相互作用 力, 通常称为 “自然界四力” 或 “宇宙基本力” , 它是 决定物质的结构与变化过程, 以及宇宙自然星云及物 质等凝聚在一起的是一种核能势力能效, 其可归纳 为4种, 即: 强相互作用力、 引力相互作用力、 弱相互 作用力、 电磁相互作用力 [4] , 是物理学家探索粒子量 子化的主要目的。 现将藏医五源与4种基本相互作用 力之间进行对比如下。
1. 五源中的 “土” 与强相互作用力 五源中的 “土”非为大自然中的土, 而是指在宏观上具有 稳而硬之特性, 微观上具有重、稳、 顿、柔、 润、 干等的性质 [1]62 ,并且藏医认为无土则无法构成 物质,故笔者认为五源之“土” 与“强相互作用 力”即强力之间有密切相关。 物质构成的原子核 中质子之间的引力与所带电荷之间的库仑斥力 分别为 ( ) 从而 可知斥力远大于引力 [5] , 但质子没有为此而疏远却与 构成物质最基本成分结合, 并且使他们能紧密在一 起, 维持这一现象的力为强力, 它使构成稳定的原子 核而产生稳定物质立下坚定的基础, 这与藏医五源之 “土” 的根本特性 “稳” 很相符。
2. 五源之 “水” 与引力 五源之 “水” 在宏观上 可以理解为具有润而湿的特性, 细分为稀、 凉、 重、 顿、 润、柔、 软等性质, 并强调 “水” 能吸附或聚集 一切 [1]62 , 这与 “引力” 很相似, 并 “水” 之第一特性 为稀, 具有稀释的作用, 故使密度减小。 根据液体与 气压之间的关系: P=rho·g·z(rho为液体密度, g为 地心引力, z为中心点到液体表面的距离) 可得出g=P/ rho·z, 假设P与z不变, 液体密度越小(稀) 则引力越 大。 第二特性为凉, 因而如上述假设具有正确性, 那么引力与温度持有一定的反比关系。 另: 第三特 性重, 笔者把藏医之重与重力等化后可得G∝M、 F 引 ∝M, 故五源之 “水” 与 “引力” 具有相似性。 3. 五源之 “火” 与弱相互作用力 五源之 “火” 在宏观上具有热而锐的特性, 细分为热、 锐、 干、 糙、 轻、 润、 动等性质, 并强调 “火” 使一切物质成熟 [1]62 。 大爆炸论认为一切物质最初是极端高温、 高密度时 突然爆炸, 温度急剧下降依次产生氢、 氦等最初物 质, 这与火之热相符。 五源之 “火” 与 “弱相互作用 力” 有相关性, 弱相互作用力表现为β衰变即放射性 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和中微子而转变为另一种 核的过程, 其中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的粒子, 质量很 小,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太阳内部核反应产生大量 中微子, 每秒通过我们眼睛的中微子数以十亿计, 只 参与非常微弱的弱相互作用, 具有最强的穿透力, 能 穿越地球直径厚的物质 [6] , 故其性质与 “火” 之锐很 相似。
4. 五源之“风” 与电磁相互作用力 五源之 “风” 在宏观上具有轻而动的特性, 细分为轻、 动、 寒、 糙、 燥、 干等特性, 它使能物质因擅动易变而助 发展、 乱寒热, 对人而言具有通全身、 司呼吸、 主运 动、 明五官、运营养、排废物等性质, 故在自然界 中一切动象及多数疾病都由五源之 “风” 或三因之 “隆” 引起的 [1]105 , 与其类同的是4种基本相互作用 力之 “电磁相互作用力” , 人们对这一基本作用力较 为了解, 在宏观上张力、 弹力、 阻力、 支撑力、 化学作 用力都为电磁相互作用力得表现 [7] , 如果不存在电磁 相互作用力, 那么原子、 分子、 凝聚体(固体、 液体) 以及化学作用为基础的生命也不复存在。 另藏医认 为能通遍全身、 宿主于神经且支配所有动作都是由 “风” 或 “隆” 引起的, 而现代科学认为神经冲动的 传导过程是电化学的过程, 两者不谋而合, 故五源之 风与电磁相互作用力之间有密切相关。 五源之空为 其余四源存在的前提, 也是它们的综合。
讨论
藏医学把宇宙及大自然中的一切归纳之五源学 说, 并其为核心理论, 应用于人体而得到的三因学 说。 三因学说作为指导思想逐步形成最初哲学的理 论层面, 通过长期推导人体之生理及病理等一切变 化, 不断的在临床上实践, 最终形成独立的医疗体 系, 至今已过数千年。 同样现代科学从宏观宇宙至微 观粒子中寻求物质本质, 甚至提出弦理论 [8] , 最终公 认构成大自然之万物的相互作用力归结为4种。 一方 面, 两者之探寻方向具有一致性, 共同描述世界乃至 宇宙之本质。 另一方面, 两者的子层面持有相似性即: “土” 与 “强相互作用力” ; “水” 与 “引力” ; “火” 与“弱相互作用力” ; “风” 与 “电磁相互作用力” 。 故藏 医五源学说与构成物质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之间 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如上述结果具有一定的正确 性, 那么有助于进一步讨论夸克之六味 [9] 或量化藏 医之五源, 因而将其作为研究目的需进一步学习和 探索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这使量化藏医五源或探 讨夸克之六味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玉多云登贡布.四部医典(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2] 金巴才项.金巴四部医典注释(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156-157
[3] 旦正加.藏医心身概论(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6-17
[4] 杨晓艳.谈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18(3):26
[5] 余仲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62
[6] 郑亚娟.中微子质量起源、轻子味混合及其相关物理问题 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12
[7] 刘传先,夏义琴.论电磁相互作用力的发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3(2):48
[8] 沈骊天.弦理论探索与新世纪科学革命.自然杂志,2002, 24(5):299-303
[9] 魏安踢.夸克之间的色相互作用.现代物理知识,1991,2(4):5
作者:文成当智 尕玛措尼 斗周才让 周加太 仁青东主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