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宋仁宗重视传播中医药学知识 普惠众生

宋仁宗赵祯,大宋王朝第四代皇帝,在位42年,可谓一位推动中医药学发展与繁荣的决策人和实践者。
有史记载:宋仁宗非常重视医籍的编修校正,以此来固化、传播中医药学知识,普惠众生。天圣元年(1023年),京师大疫,宋仁宗“命太医和药”。皇祐元年(1049年),京师开封发生大疫,宋仁宗命太医和药,内出犀角二本,析而视之。其一通天犀,内侍李舜举请留供帝服御。帝曰:“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竟碎之”。至和元年(1054年)春正月,“汴京疫”,宋仁宗再次“碎通天犀,和药以疗民疫”。宋仁宗一再拿出贵重药材“通天犀”救民疫的做法,深得世人赞誉。宋仁宗对针灸也颇有研究,认为“针灸之法,人命所系,日用尤急,思革其谬,以利济民”。天圣四年(1026年),他下诏命王惟一编纂针灸图经和创制针灸铜人。此举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学的发展,使针灸教学更加直观化和标准化。另外,针灸铜人还可用于解剖教学。其影响之大,意义深远。天圣五年(1027年),宋仁宗令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并命“国子监摹印颁行”。嘉祐二年(1057年),命校定《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千金方》等。同年八月,他下诏建立校正医书局。嘉祐、庆历和皇祐年间,宋太宗还下诏编撰本草学著作,并赐名《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编修《嘉祐图经本草》《庆历善救方》《简要济众方》等。宋太宗多次集中一批“专家”有计划地对古典医籍进行系统的整理、校勘和刊印,并颁行全国,为医学知识的传播、救治民疾作出了贡献。
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患病,御医屡屡进药未见效果,群臣忧虑。有大长公主推荐名医许希诊治,许诊断后说:“用针刺心下包络之间,可以治愈”。群臣认为此举十分危险,并争以自身先试,许以针刺之,无害。遂以针为仁宗治疗,结果手到病除。仁宗大悦,封赏许为翰林医官,并赐物种种。许希受赏不忘师恩,对仁宗说,扁鹊是我的老师,今天之事非臣之功,实是老师之功,臣安敢忘却师恩乎?请求仁宗将所赐之礼用来兴建扁鹊庙。皇帝下诏在城西为扁鹊筑庙,封为灵应侯,并在扁鹊庙旁设立太医局。一次,仁宗腰疼不已,李公主推荐一名黥卒治之。黥卒用针刺仁宗腰部,才将针取出即曰:“官家起引”,皇帝起步行走如常,遂赐入针处为“兴龙穴”。
嘉祐年初(1056年),仁宗患病头昏目眩,自己用针从脑后刺入,针方拔出,便道:“好惺惺”(意为好清醒明亮)。翌日,身体复常。由此,命其穴为“惺惺”。宋仁宗精研方剂,颇有所得。他在古方“甘桔汤”中,加了荆芥、防风、连翘三味药,通治咽喉口舌诸病,“遂名三圣汤,极言其验也”。(李金钢)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0612.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59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3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4

冬瓜外治敷贴痈疽无 养胃生津治胀满

利便止渴消热毒,心火脾火皆能除。养胃生津治胀满,外治敷贴痈疽无。冬瓜不仅价廉,也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蔬菜,其利水功效被常人所熟知,然而冬瓜的功效远不止利水。治疗腹...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93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6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