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哪些药物致药疹

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反应叫做药疹,药疹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反应。发生药疹的原因比较复杂,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人的特异体质等密切相关。

怎样判断是不是药疹呢?一般有用药史,且停药后皮疹消退;发病突然,皮肤发红、发痒并早对称分布,大多先从面部和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者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1.磺胺类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氨基水杨酸钠、保泰松等易引发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此类药疹可在用药20天以后发生,初起为麻疹样、猩红热样,伴有畏寒、发热,继而全身潮红、肿胀,以手、足、面部为重。之后全身皮肤脱屑,手足呈手套式、袜子式大片皮肤剥脱,有的指(趾)甲、毛发脱落,口唇红肿糜烂,眼结膜充血。严重的伴有肾、肝损害,并伴有高烧昏迷甚至发生死亡。

2.青霉素、呋喃唑酮、水杨酸钠盐及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等容易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用药后起病急,皮肤突然发痒并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散布于头面及四肢与躯干,并有此起彼消现象。较重者出现呕吐、发热及关节痛等。

上述药物引起的药疹比较多见。

3.解热镇痛药、催眠药、镇静类药、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及链霉素等类药物易引起固定型药疹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固定型药疹多见于口唇、肛门、外生殖器龟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四肢躯干也可发生。皮疹为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水肿性红斑,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和灼痛,停药即消退,如再服同样的药,在原来部位可出现同样药疹,故称固定型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起病急,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的、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呈对称分布,以躯干为多。猩红热样药疹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

4.汞剂、奎宁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湿疹型药疹。药疹为多形性,可有红斑、水疱、丘疹、脓疱、糜烂和渗出等变化。往往由于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先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服用同类药,即可引起药疹。停药后即好转。

总之,用药时发现皮肤黏膜有异常反应要立即停药,并查明原因,采取对策,以防止药疹对人体健康的进一步危害。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0433.html

相关推荐

防治痔疮中药方与运动疗法

痔疮是成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适当配合中药外洗、痔疮膏敷治和体育疗法,对内外痔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人类的祖先是由四只脚行走的类人猿演化而来的,是与心脏同在一个...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964

中药祛除黄褐斑2

脾虚血瘀证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心慌,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经来延迟,经血稀淡,舌质淡,脉细。可用基本方加炙黄芪6克,潞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44

正确服药可获最佳疗效

许多人认为吃药很简单,只要用水将药吞下就可以了。其实口服药也应注意服药方法、用水温度和用水量等,只有正确服法才能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嚼服:是...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14

面神经炎中医药方辨病辨证思路

韩碧英治疗面神经炎经验总结面神经炎 [1] 是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的 周围性面瘫, 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不受年龄和季 节限制。 主要以面部表情肌肉群...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814

耳朵上药讲究方法

上耳药时,应将患者头倒向一侧,病耳在上,向后上方(儿童应向后下方)牵拉耳廓,使耳道拉直,以便于上药。上药前,最好先用消毒棉签轻轻擦净外耳道内的分泌物。若分泌物较...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92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