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施蛰存:奉行“棉花哲学”得高寿

自20世纪初,施蛰存以独特的作品风格,在中国文坛奠定了其不朽的大师地位,不一而足,他还是著名编辑学者兼翻译家、教育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有“百科全书式的专家”之美誉。他生于1905年,逝于2003年,终年98岁的施蛰存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也以良好的日常习惯、平和的人生心态、朴素的处世哲学,铸就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养生之法。
勤开四面窗
施蛰存一生聪慧勤奋,在多个领域均取得显著的成绩。晚年,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他曾以“四面开窗”的形象比喻来总结毕生的收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文学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而北窗则是碑帖的收藏与研究。20世纪初30年代,他就写出《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多部心理小说并主办刊物,一举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主义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后期,因客观原因,不得不蛰居斗室的施蛰存也并未消沉萎靡,又将兴趣转移至金石碑贴的收藏与研究之上。经过多年努力,出版了大量的相关考证与研究著作,更值一提的是,他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从而让生活变得丰富充实。
妙悟人生理
除创作研究等诸多方面造诣颇深之外,施蛰存是一个细心之人,善于从日常琐事中感知道理、体悟哲思,来舒畅胸怀、颐养性情。20世纪60年代,施蛰存在农村摘棉花时,偶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用手拿捏时,棉花团就会马上蜷缩起来,显得渺小。但松开之后,又会迅速肿胀,恢复原状。于是,他有感而发,借此联想到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遭遇不幸与挫折,就应当尽力保持沉默低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这一切都过去之后,自然就能东山再起,重新振作。后来,他将棉花团这种伸缩自如、弹性十足的现象不断充实完善,最终总结形成一套独特的“棉花哲学”,用于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从而帮助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尽管不断遭遇磨难,却最终于乐观豁达之中,顺利挺了过来。
日常习惯好
施蛰存30岁有黄疸,40岁得伤寒,50岁时染痢疾,80岁时又患癌……但一生病不离身的他,又何以高龄长寿呢,其中一点不容忽视,即良好且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一方面,他生活很有规律。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几乎一直过着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除了上班工作之外,大量时间都是在家里读书写作、整理手稿。如他自己说,写作是他最大的养生之道。另一方面,在饮食上,他通常每天只吃两餐。早餐八只红枣,一个鸡蛋,是施蛰存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的习惯,也是他引以为豪的养生秘诀之一。晚上吃粥或面条。偶尔下午吃一些点心、饼干。施蛰存从不吃补品,在他眼中,鸡蛋、鸡汤、牛肉这些常见的食物,才是最有营养的佳品。
晚年境界高
在养生方面,施蛰存一以贯之的做法,便是奉行老庄的虚静无为思想,同时也对汉代人的观点极为推崇,为此,汉镜背面的常刻铭文“上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也成为其毕生遵循的座右铭。改革开放之后,年事渐高的他依然习惯于囿于一室,自得其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身体健康第一,知识学习第二。”“我现在已成神仙,一天只吃二餐,中午不吃饭,钱也没有用处,儿孙都富裕,我受供养,也是托改革开放之福。” (逯富红)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016.html

相关推荐

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两款药膳

牡蛎鸡汤  材料牡蛎、勾藤、牛膝各6克,天麻9克,芥菜心2颗,干贝5粒,鸡胸骨1个,盐1小匙,姜丝少许。  做法把鸡胸骨洗净、烫过,牡蛎、勾藤、牛膝、天麻加五杯...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606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单一药物治疗:目前对乳腺癌较有效的药物有环磷酰胺(CTX)、5-氟尿...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650

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公元150年,东汉医学家、被国内外医学界尊奉为医圣的张仲景诞生在南阳的土地上。他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125

治慢性咽炎 沙参黄菊花金银花

黄柏煎液雾化治慢性咽炎取黄柏30克,加水15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使用时每次取5毫升装入雾化瓶中(药液温度保持在25℃-35℃),一端接氧气,打开氧气便可雾...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43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