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临床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规模扩大 问题尚存

中医医疗机构规模扩大

目前,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得到较快发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3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达41966所;其中,中医医院3015所,中西医结合医院358所,民族医医院217所,中医类门诊部1283所,中医类诊所37045所,中医类研究机构48所;总数比2010年增长了11.1%。

中医类医疗覆盖规模进一步拓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分别是80.4%、82.5%、63.3%;中医医疗机构就诊率进一步提升,中医医院年门诊量由2010年的6.13亿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8.14亿人次,增长了32.8%,中医医院年出院人数,2013年较2010年增长了57.3%。

中医药类医疗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加,截至2013年,全国注册在岗中医药人员共52.3万人;中医药类专业人数进一步增长,中医药人才在医疗中的贡献进一步体现。

教育体系已初步构建

院校教育、毕业教育及继续教育体系初步构建完成。首先,院校教育全面覆盖了从高职到博士研究生的各个层次。目前全国有2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24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8所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近5年培养中医类毕业生15万余人。

其次,初步构建毕业后教育体系。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公布了208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17个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09个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再次,基本构建继续教育体系。特别针对基层人才开展了学历教育,目前有352个继续教育基地,开展4643项国家继教项目,培训基础中医药人员达15.5万人次。此外,加快推进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药师承教育。

多种问题待解决

中医药队伍明显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目前注册在岗的中医医师有39.8万,占全国医师总量的14%多一点。而且在分布上,大约只有40%的中医师在中医医疗机构里面,而59.4%的中医师却分布在其他医疗机构中。同时从地域看,有70%的分布在城市,30%分布在农村。另外在基层中医药人员中,真正以中医为主的基层乡村医生只有2.71万人。

高层中医药人才尚需加强。中医药领军人物、名中药专家、中医药骨干人才缺乏,而此情况在农村、社区基层更突显。

中医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相互之间还没有做到有机衔接。院校教育毕业生专业思想不稳固、临床技能不扎实;毕业后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继续教育的实效性、系统性不强;师承教育未形成长效机制和制度。

中医临床人才的选拔、使用和评价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中医药职称评审专业设置过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职称晋升体系尚不健全;人员绩效考核尚不能很好体现中医药行业劳务价值和行业特点;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褒奖体系尚不健全;缺乏中医药人才选拔、使用的顶层设计。

推进人才建设四策略

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医教协同、深化改革”为重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完整的中医学人才培养体系(5+3+X+继续教育)。通过3年的培训,再加上若干年的专业医师培训,来实现同质化的培养过程,向合格的人才转变。

继续教育阶段是一个终生学习的阶段,是提升能力、更新知识的过程,要着重于创新,学习中医的思想和临床经验。

针对不同阶段,下一步的策略包括:

一是探索建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与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

首先实现供需的平衡,一方面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情况、岗位的容纳能力来提出人才规划,根据相应的人才需求,以及现实的人员分布来合理确立招生规模、人才结构等等。这样才能够改变,一方面人才不够用,另一方面转从他业、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所以,建立平衡机制是首要前提。

二是探索建立中医药特色突出、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这是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实行五年制本科教育、长学制(“5+3”、9年制)、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建立健全毕业后教育制度,全面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养,探索开展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培养,开展中医全科(助理)医生培养;探索建立师承教育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师承全面覆盖,发展多元化师承教育;加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系统性,开展全员中医药继续教育,优化中医药继续教育方式,加强教育基地和师资建设。

三是探索建立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人才评价体系。

这是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切实发挥重要继续教育,优化这种方式,做好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提升整体的继续教育的供给能力。

四是着力提高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能力。

这是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符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科学制订中医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各类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加强基地规范化建设;遴选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已经跟教育处共同制订中医人才的规划,正在研究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培训基地,集全国之力,实施一些国家级的专门项目来打造管理、临床、医药等领域人才。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9781.html

相关推荐

中医辨证施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指临床上肝硬化腹水病人经其他方法治疗而腹水难以消退的疾患,属危重症之一。笔者据长时间跟随关幼波名老中医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探索,认为应在突出...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59

解读藏象 肺通调水道和朝百脉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18

疾病观 中医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论运气七篇的疾病观疾病,是人体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变化,亦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状态之一。疾病观,是关于疾病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1]。疾病观能够...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23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对于早期诊断心脏病有极大优势。一则耳垂出现冠脉沟,确诊率达九成;二则舌下静脉发黑或发紫,患心脏病的概率很大;三则嘴唇或指甲呈青紫色,即是心血阻滞之症;四...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258

中医辨证论治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发作时类似于心脏病,临床常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出汗,甚至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濒死感、失控感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很多患者在检查后,虽然已...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46

中医养生从“顺四时”起

专家简介  樊正伦生于1946年,教授、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至今已有近4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以治疗内科疑难杂...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3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