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阴火上冲”

  “阴火上冲”语出东垣,他解释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热。”其症状见:“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作,须待袒衣露居,近寒凉处则已。或热极而汗出也解。”这说明促成阴火的物质基础是下流肝肾的脾胃之湿,而其所以化为阴火,并使之上冲,关键在于“闭塞其下”,因为脾湿下流,在一般情况下,只不过是清阳下陷,只有在脾湿下流又兼有“闭塞其下”情况下才可能发为阴火,如下窍或下部某些脏器湿热肿胀,脾湿不能外泄,使湿浊滞留不去,化为阴火。

  火之为物本无形质,不能孤立,必与一物相依附,而始得存在。也就是说,脱离开病理产物,火是不存在的,而下流之湿,闭塞其下,正好郁遏下焦阳气的生发运行,使其化为阴火。阴火既不是人体生理上的需要,其必受正气排斥,不能下泄,就必然上冲,所以才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

  《内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明确指出,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者为清阳,是指饮食物中营养物质之轻清者,而浊阴则指营养物质之稠浊者,或残留的糟粕。临床上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可出现诸多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清气在下除常见之飱泄外,还可见到带下、淋浊、崩漏下血,同时兼有时时恶寒,喜热,食欲不振等症。若浊阴不出下窍,或下窍不利而受到壅遏,即为“脾胃下流之湿闭塞其下”,郁而化火,逆而上冲,就形成了阴火上冲。常可见胸中满闷,不定时躁热,自汗,头昏脑胀,或出肾窍而见到耳鸣、耳聋。

  中医之谓,荣气上升,则为清阳,荣气下流则为脾湿。其致病之关键是脾胃损伤,脾胃之气越下陷,下焦之湿越重,很容易“闭塞其下”而出现阴火上冲。治疗之法当求之于脾胃,必以补中益气之法,药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升麻、柴胡等物,降阴火可酌加茯苓、泽泻;利下窍,加黄连、黄柏直泻阴火,此正所谓“甘温除大热”之意也。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4015.html

相关推荐

中和丸治疗湿痰气热。中和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中和丸的秘方制作方法,中和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湿痰气热。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中和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苍术、黄芩、半夏、香附等...

VIP秘方 2025-09-11 0 425

中医砭石疗法

1963 年在内蒙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根经过磨制的石针,一端有锋,呈四棱锥形,另一端扁平有弧刃,有人认为这是原始的针刺工具“砭石&rd...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11

“上火”中医术语

“上火”这个中医术语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但对它内在的机理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的了。从虚实的角度讲,上火可分为虚火和实火。虚火是由于阴虚不...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69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