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苗医掐穴术

掐穴术是苗医数千年来独特的诊疗术。其操作简单,没有多大的玄机,也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徒手空拳就能施术,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也不管在任何场所,只要掌握原则,便可以手到病除。所谓治病如同用手抓,一抓就灵。

掐穴不是原义,原义是掐些(xie),是苗医用于专洽各种腹胀、腹痛的手法。因苗语叫腹痛为梦些,在此,些字只取其音 (xie),不用其意,苗语些指大小肠,“梦”者痛也。也就是说遇到急腹痛的病人,苗医首先用手指用力在病人身上的某一固定部位掐抓几下,通过强刺激,使腹痛缓解,这种方法苗语叫掐些。因些(xie)与穴(xue似同音,而穴是中医针灸诊疗的部位名称;所以后来就演变成了掐穴。

苗医掐穴讲究一定的部位。因掐穴术是专治腹胀和各种急腹痛的,这些病往往来得很急。所以部位宜少不宜多,多了反而麻烦,苗医从很多的部位中提炼出两个穴位,称为要穴,其位置在脊柱两侧,左右各从第十胸椎起往下滑至第十九椎(即第二骶椎)上各旁开一寸半到二寸许的竖脊肌中。医生只要批准这两个部位,用力重掐或重抓或重按i痛势就马上会缓解。苗医的掐穴术手法虽然较多,但目前常用的不外乎三种:重掐法、重抓法、重按法。

1.重掐法 病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施术者找准部位,叉开虎口,让拇指和食指分开,用大拇指尖掐紧病人脊柱两边部位、从下至上掐,又由上往下掐,来回找寻要穴。每掐一次要寻问病人一次,是否有舒适感。有舒适感痛势即消,就称得气,也就是掐中要穴了。此时要反复重掐要穴数次;而后再用手轻揉被掐的部位,缓解肌腱,促使气血通调。此法适应于体型中等肥胖的病人。

2.重抓法 病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施术者找准部位后,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及无名指同时用力,重重抓部位两条粗大的肌腱,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抓,反复抓寻要穴,得气后再重抓数次,而后用手掌轻揉被掐的部位,让血气通调。此法适应于肌肉较厚的病人。

3.重按法 病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施术者找准部位后,双手紧猩拳头,用突起的第二指关节骨顶住病人脊柱两边部位的粗大肌腱,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重按,找寻要穴,每重按一下都要向左右滑动少许。得气后,反复重按数次,再用手掌轻揉被掐部位,收功。此法适用于肌肉肥厚的病人。

此三法虽简单,疗效却快捷,确实是手至嫡除。病势来得凶,收效一瞬间,又不费分文,这是任何疗法所不能及的。

苗医掐穴术对食滞不化、腹胀腹痛、肠鸣腹泻、暖气反酸等都有治疗作用,凡属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疗效均好。外科性腹痛的初期掐穴术也能使症状有短暂的缓解,使病人有喘息的时机。掐穴术也有一定的禁忌,外伤性腹痛、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及腰扭伤、腰背皮肤有溃疡面或有痈疽疔疖等都不宜施术。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0270.html

相关推荐

中医情 中医梦 中医人

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对中医的看法,从批判中医到走近中医,到今天的捍卫中医。虽然中医走过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但仍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彰显其顽强的生命力,屹立在世界医...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1656

小儿吃坏肚子中医分为伤食和伤饮

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儿吃坏肚子中医分为伤食和伤饮。伤饮其所伤为无形之气,宜发汗利小便。伤食其所伤为有形之物,轻则健脾助消化,重则减食养脾胃。不过一般原则均为多休息,...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454

新中医疫病防治理论亟待构建

不同时期疫病理论的普适性在于坚持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而其特殊性则是在原有辨病与辨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辨病与辨证的思路与方法,整个创新发展的趋势使得辨病...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1061

中医古籍书名拾趣

中国古代的医书很多,其取名各有特色,说起来真有些趣味。  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其取名来自于远古时代黄帝坐明堂与臣子们谈论医学道理的传说。因该书在形式上采取黄...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972

国医大师评选应考量学术影响力

评选国医大师是近年来引起中医药领域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件大事,通过评选既可以充分地肯定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们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一生的贡献,也可为中医药行业以及中医人才...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747

推拿界泰斗 国医大师李业甫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余嶂溪  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业甫从事推拿医、教、研50余年,是我国推拿界泰斗之一。其学术思想,可概括为32字:“病证合参,筋...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92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